【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苏长鸿]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
  作者:苏长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4487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
苏长鸿
常熟世界联合学院
摘 要:大学在非遗传承中的地位应该从保护者、参与者、研究者等学术性公益性的位置上升到传承社区与文化空间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地域文化和地方社区的一部分,大学既是当地非遗项目展演传播的重要场所,同时它又具备再造成为非遗传承社区和文化空间的社群基础,师生参与的校园非遗传承既可以让大学所在地的城市和地域非遗得到彰显,又可以让这些非遗在大学校园里落地生根而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作为社区的大学”在非遗传承中不应只是大学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绩,而应是大学师生自觉地对文化乡愁的召唤和对文化身份主体性的召唤,大学不仅可以是社区非遗的代言人,还可以是非遗社区再造者。
关键词:非遗公约;社区;大学文化;留学生;多样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条: ·[谈楚儿]鹤城花炮会概述与特征价值探析
   相关链接
·[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陆慧玲]国际文化政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郭文钠]“非遗在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程瑶]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置于核心地位”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唐璐璐]对“非遗”与“社区”的再认识——基于“德国现代舞实践”列入非遗名录的思考·[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