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作者:斯钦巴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10 | 点击数:8737
 

  (三)分章和分章名称的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可总结长篇史诗的分章和分章名称的特征为:

  1.长篇史诗的分章并不是艺人的一次独立演唱单位,但可以作为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停顿、休息的节点。这一点与并列复合型史诗的分部和分部名称有着很大的区别。艺人对于串联复合型长篇史诗进行分章,其实就是分段记忆法,是为了记忆的便利。

  2.分章并不是艺人的一次独立演唱单位,故艺人在演唱现场不把分章名称事先向受众提示和宣布。这一点也与分部名称截然不同。分章名称是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对内容的概括和提示,与前述提示主题的“程式化提示诗句”有共同之处。

  3.分章不是艺人的独立演唱单位,仅仅是艺人的记忆单位,因而艺人在记忆和演唱过程中可以把一些主题作为一个分章来记忆、演唱。但通常情况下分章的单位均为英雄完成的一次业绩。

  4.分章名称概括了所描述主题或所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与并列复合型史诗的分部名称相似。

  5.串联复合型长篇史诗的故事是严格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它们的次序。正因如此,其各分章名称之间也是次序关系,不能将它们的顺序颠倒。这一点与并列复合型系列史诗的分部名称又有很大的区别。

  须特别说明的是《达尼库日勒》的分章是传统的,并不是歌手或记录者故意为之。符拉基米尔佐夫院士采访帕尔臣的记录能够证明这一点:帕尔臣十三四岁那年,他的家乡来了有名的史诗歌手布拉尔塞斯仁,歌手分章节演唱了《宝玛额尔德尼》。少年帕尔臣只听了一遍,就记住了它的全部内容,并开始在不同场合演唱。布拉尔塞斯仁听说这事,就把帕尔臣叫过去,让他当面演唱《宝玛额尔德尼》。由于帕尔臣演唱得特别出色,布拉尔塞斯仁十分激动,向帕尔臣献哈达,正式授予他歌手称号。而他在著名艺人夏日布喇嘛的指导下花七天七夜才习得《达尼库日勒》。这说明,帕尔臣并不是因为有人记录才分章演唱《宝玛额尔德尼》《达尼库日勒》,他只不过是按从前辈习得的样子演唱这两部史诗罢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李世武]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
下一条: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
   相关链接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乌·纳钦]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李斯颖]壮族“麽咟宿”仪式中的史诗演述及其文化辨析·深切悼念江格尔奇加·朱乃先生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玛纳斯》的当代传承与史诗演述传统的发展走向·[托汗·依萨克]流失在帕米尔的《玛纳斯》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20世纪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玛纳斯奇群体·文艺界心系玉树灾区 关注《格萨尔》说唱艺人
·[恰嘎·觉如]年轻的格萨尔艺人斯塔多杰·[朝戈金]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西藏八十六岁老人说唱《格萨尔王传》两千多小时·[杨恩洪]寻访年轻一代《格萨尔》说唱艺人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着力打造文化名县·[刘魁立]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北方的史诗歌手和故事讲述人
·[巴莫曲布嫫]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下)·[巴莫曲布嫫]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中)
·[巴莫曲布嫫]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上)·[杨恩洪 热嘎]浪迹高原的民间艺人──玉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