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毕旭玲]当代鲧禹神话复兴现象初探
——基于民俗叙事理论的分析
  作者:毕旭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03 | 点击数:5682
 

二、当代鲧禹神话行为叙事的复兴

  行为叙事,也就是仪式叙事,指与神话人物相关的以仪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祭祀、纪念等活动。田兆元先生指出:“神话的民俗学研究,既包括口述神话书面神话的语言研究,物象的研究,更包括了民俗行为的研究,通过仪式的叙事去分析神话的结构,神话的功能。”鲧禹神话行为叙事在当代的复兴,主要表现为鲧禹祭祀仪式的重现、鲧禹庙会活动的复兴等,本部分以绍兴大禹祭典和北川大禹祭典为代表进行论述。

  (一)绍兴大禹祭典

  浙江绍兴是神话中大禹封禅、娶亲、纪功与归葬之地,修建有雄伟的大禹陵。绍兴祭祀大禹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启时期,会稽大禹陵就规律地举行大禹祭典,可以视为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秦始皇也曾“上会稽,祭大禹”(《史记·秦始皇本纪》)。唐以后,到绍兴拜谒禹陵的文人渐多,有不少唱和题咏之作存世。北宋建隆元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并将祭禹典礼上升为国家常典。到明清时期,祭禹仪式和制度发展到最完备,祭祀典礼也异常隆重,康熙帝与乾隆帝都曾亲临绍兴祭禹。绍兴大禹祭典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此后由于战争等原因停滞。

  时隔60年以后的1995年4月20日,绍兴祭禹典礼再次恢复,由浙江省政府和绍兴市政府共同主办,名为“浙江省稽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盛典”。复兴初期的当代绍兴祭禹典礼包括公祭与民祭两部分,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规律。2006年公祭大禹典礼比较盛大,除了祭禹仪式之外,还举办了新禹陵村开村仪式、第22届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茶文化节等活动。此次大禹祭典提高了公祭规格,扩大了公祭的规模,此后公祭大禹活动成为每年一次的固定活动。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祭禹典礼首次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绍兴大禹祭典至此再次成为国家公祭行为。公祭大禹陵典礼具有神圣的仪式感,通过诵读祭文、献祭舞、诵唱祭歌等一系列仪式行为巩固了大禹神话认同。

  除了国家公祭行为之外,禹陵村的大禹后人姒氏宗族还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六月初六大禹诞辰日举行族祭。大禹族祭活动在2006年以后迅速复兴。2007年农历初一的族祭大禹活动的参祭者有近200人,包括姒氏在绍兴的四大支系。除了绍兴的大禹后人外,海内外夏氏、禹氏、鲍氏、佀氏、楼氏、费氏、辛氏、杞氏等大禹后人也会在每年的农历初一前来绍兴祭奠大禹,台湾夏氏宗亲会、台北绍兴同乡联谊会几乎年年到绍兴寻根祭祖。

  (二)北川大禹祭典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等文献记录的鲧禹神话认为大禹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石纽村人。大约在唐代,北川羌人就已经开始祭祀大禹了。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石泉县(古北川县)赵知军等人重建大禹庙,并就相关问题请教了文学家计有功,后者作《大禹庙记》记录了此事。禹庙落成后,赵知军遍邀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祭禹仪式。此后,北川禹庙官祭形成定例。清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禹庙官祭规格升高。民国年间的《北川县志·礼俗》载:“禹庙,每年春秋与关岳庙同时致祭,其仪注与文武庙同,惟无乐歌。当前清初年以北川为大禹降生之地,特颁祀典,祭以太牢,至今仍之。”

  建国以后,北川禹庙祭祀活动渐衰,仅在民间保留部分祭祀行为,此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民间祭祀大禹主要在农历六月初六,《四川通志·祠庙·龙安府》载:“邑人以禹六月初六日生,是日裸享,岁以为常。”1994年,禹穴沟口的禹王宫得到修复,此后六月初六民众自发祭祀大禹的行为逐渐复兴。北川县政府部门也参与了祭祀大禹的活动,形成了“民办官辅”的特色。2008年“5·12”特大地震当年大禹祭祀活动被迫中断。2009年7月北川大禹祭祀习俗被公布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后禹穴沟禹王庙等相关场所迅速被修复,禹穴沟禹王庙六月初六祭禹典礼也得到恢复。

  但通往禹穴沟的路在雨季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出于安全的考虑,2018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祭典首次改到了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举行。当然,同时在禹穴沟禹王庙,当地民众也组织了祭祀仪式。2018年,在北川新县城举行的大禹祭典改变了之前“民办官辅”的特点,全程由北川县文化局策划、组织,明显属于“官祭”。官祭大禹,借助官方的力量扩大了祭禹典礼的规模,加强了宣传组织等力量。比如在农历六月初五的晚上增加了篝火晚会的环节,展现了历史上民间祭禹活动中的欢庆方式。又如大量北川当地文艺团体及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也参与了此次典礼,他们所表演的,除了羌族特色歌舞之外,还包括汉族的舞龙、舞狮、打莲湘等节目。

  从全国范围来看,绍兴大禹祭典和北川大禹祭典属于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广的鲧禹神话行为叙事。此外,在当代的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甘肃省、湖北省等地也都存在着一定规模的鲧禹祭祀行为,且祭祀仪式的规模与影响日渐扩大,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参与鲧禹祭典。调查发现:各地祭禹仪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织者们不仅相互学习经验,探讨问题,还派出代表互相参加祭祀仪式。这就使全国大禹祭祀仪式呈现出一体化的倾向,更有助于鲧禹神话行为叙事的复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赵艳]神树神话叙事的嬗变与多重语境
下一条: ·[李世武]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
   相关链接
·[欧贝然]民俗类非遗的再造与复兴·[金茹雪]传统开学礼在当代的变与不变
·[何赛飞]非遗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程鹏]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旅游民俗学视野下的泰山遗产旅游景观研究
·[陈佳思]宗族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传统再造·[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文面文化复兴现象析论·[陈旭 张新沂]新发展理念下工艺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叶大兵]温州拦街福的历史、特点与当代复兴·[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
·[王晓涛 朱吏]传统民间文学的现代意义·[程鹏]旅游民俗学视野下遗产旅游民俗叙事研究
·[杰克·齐普斯]沃尔特·迪士尼的文明化使命:从革新到复兴·[王文超]传统工艺的文化复兴与“非遗”实践
·[吴吉荣 石维刚 龙宗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苗服复兴·[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
·[金丹妮]村落宗族的当代复兴及生存策略·[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李向振 张博]国家视野下的百年乡村建设历程·[高丙中]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