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周雪香]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
  作者:周雪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28 | 点击数:7783
 

摘要: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关键词:民间信仰;移民社会;台湾;客家移民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一、闽粤客家渡台

  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汀州府,其中嘉应州、汀州府及潮州府的大埔、丰顺两县基本上是客家人居住区,而潮州府的其他县与惠州府是客家人和福佬人共处的地区。另外,迁自漳州南靖、平和、诏安等县的汉人也有相当部分是客家人,只是这些人迁到台湾后,早已逐渐福佬化,故本文暂不列入讨论。

  根据文献记载,大陆汉民移居澎湖、台湾始于宋代。由于澎湖列岛的泉州移民“编户甚繁”,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二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到了元代,大约在至元二十九至三十一年间(1292-1294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晋江县。至于台湾本岛,宋元时代就有汉人到那里进行贸易,其中一些人已在当地定居。降至明代,大陆汉人尤其是漳泉一带的汉人移居台湾做生意和开发之事已陆续增多,并在明清之际形成首次有组织的渡台高潮。那么,客家人何时开始移民入台?明末遗贤沈光文《花草果木杂记》中的一段话,被多种台湾志书和文献所引用,其内容如下:

  台湾土番,种类各异,有土产者,有自海舶飘来及宋时零丁洋之败遁亡至此者,聚众以居……

  沈光文的这段话说明,零丁洋之败后,南宋的残兵败卒有部分逃亡到台湾“聚众以居”。在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中,闽粤赣三省边区是斗争最惨烈的中心,当地人民响应文天祥、陆秀夫的号召,纷纷追随义军抗元。因而沈光文所言遁亡入台的零丁洋残兵败卒中,当有不少人来自闽粤边客家地区,只是比率虽高,而残兵败卒毕竟人数不会太多;再者,客家民系此时是否已经形成,学界尚存在争议,因而是否能把这批人称作是“历史上可能最早入台的客家人”,尚不便妄下结论。

  明嘉靖、万历年间,纵横闽粤沿海的海盗林道乾、林凤等人都曾率部至台湾、澎湖活动。据考证,林道乾是惠来客家人,他的部属亦多数是客家人;林凤是饶平人,饶平是非纯客家县,客家人占有相当的比例,因而林凤的徒众中当有一部分客家人。这些徒众随头领到达台湾后,因当时台湾地旷人稀,王化不及,有些人因而留了下来,并不是不可能的。近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父亲许南英曾著《窥园留草》,附录《窥园先生诗传》中即指出:

  ……宋、元以来,闽、粤人渡海移居台湾底渐多。明初,因为防御海盗和海寇,曾令本岛居民悉移漳、泉二州;但居留人数并未见得减少。当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俞大猷追海盗入台湾以前,七鲲身、鹿耳门沿岸底华民已经聚成村落。这些从中国到台湾底移民,大概可以分为五种:一是海盗,二是渔户,三是贾客,四是规避重敛底平民,五是海盗或倭寇底俘虏。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赤崁(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园先生的一世祖。

  由上述可知,窥园先生的渡台祖,是于明嘉靖中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移民到台湾台南。揭阳县是福佬人与客家人杂处的地方,有学者认为,窥园先生的渡台一世祖许超可能即是台湾客家人的先驱。

  另外,德国史学家路德里斯(Ludwig Riess)根据荷兰档案及史料,写成《台湾岛史》(Gesechte der Inest Rormasa)一书。该作者在书中论及,荷兰人在17世纪中叶利用客家人做通译以与酋长们办交涉,以为他们就是中国人,他们也从事于台湾的物产与外国货物的交易。由此亦可以看出,早在荷兰人占据台湾之前,客家人已来到台湾。

  清顺治十一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攻打漳州,汀州籍的漳州协守刘国轩献城归顺,成为郑成功麾下的渠帅。顺治十八年(1668年),刘国轩随郑成功入台征讨荷寇,为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刘国轩奉命驻屯台湾北部一带,一些闽西客家人闻讯,随之入垦台北。另据《重修凤山县志·风土志》记载,“台自郑氏挈内地数万人来居兹地,半闽之漳泉、粤之惠潮民”。据此,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惠潮等地迁台的客家人亦占相当比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台湾统一后,施琅是否曾实行“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的政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关于康熙二十五、六年间广东镇平、平远、兴宁、长乐等县民渡海赴台的叙述,一直为学者广泛引用,其内容如下:

  康熙二十五、六年间开始,广东嘉应州之镇平、平远、兴宁、长乐等县民,渡海来台湾,企划于府治附近从事拓殖时,发觉已归闽人占有而无余土,仅于东门外边垦殖菜园。正求活路时,于下淡水溪东岸流域发现有未拓草地,乃相率移此,协力从事开垦,田园渐次增大,生齿日繁。本籍民闻之,接踵移来者倍多。

  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五《番俗六考》中亦提到:

  康熙四十二年,台、诸二县民人,招汀州属县民开垦,自后往来渐众……

  由上述可见,康熙中后期以来,不论是粤东北的客家人,还是闽西的客家人,赴台者均逐渐增多。据载,到康熙六十年,潮属之程乡、镇平、平远、大埔籍客家人,与福建之永定、武平、上杭诸县籍民助清军平朱一贵,壮丁即有一万二千人以上。蓝鼎元在雍正十年(1732年)写的《粤中风闻台湾事论》一文中说,“广东潮、惠人民,在台种地佣工,谓之客子,所居庄曰客庄,人众不下数十万,皆无妻孥,时闻强悍。然其志在力田谋生,不敢稍萌异念。往年渡禁稍宽,皆于岁终卖谷还粤,置产赡家,春初又复之台,岁以为常。”其在另一篇文章中则指出,“台中客子庄数十万众,皆程、大、平、镇人民,而镇平尤倚赖之,竟以台湾为外宅。”

  乾隆、嘉庆两朝,闽粤客家人迁台潮流继续高涨。乾隆末年,有人对台湾人口的族群结构和地理分布作了一个估计:“全台大势,漳泉之民居十分之六七,广在三四之间。以南北论,则北淡水、南凤山多广民,诸、彰二邑多闽户;以内外论,则近海多漳泉之土著,近山多广东之客庄。”道光以后,客家人迁台的高潮虽已过去,但小规模的或零星的客家人迁台从未断绝。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殖民当局举行的第一次人口调查资料统计,全台人口3039750人(未计山地人口)。当时通行于台的语言有四种,即漳州语、泉州语、客家语、番语。据调查,属于闽南方言的有230万人(其中漳州语120万人,泉州语11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5.66%,客家语有5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45%。1926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汉族人口祖籍地进行调查,当年台湾在籍汉人3751600人,祖籍地为福建省者3116400人,占人口总数的83.1%;祖籍地为广东省者586300人,占人口总数的15.6%;闽粤两省籍计3702700人,占人口总数的98.7%。其中汀州府籍42 500人,占人口总数的1.1%;嘉应州籍296900人,占人口总数的7.9%;潮州府籍134800人,占人口总数的3.6%;惠州府籍154600人,占人口总数的4.1%(参见表1)。上述4州府籍中,汀州府籍和嘉应州籍均全是客家人,潮州府籍和惠州府籍绝大多数也是客家人,若以潮、惠二府籍中客家人占2/3计,以上4州客家人约占当年台湾汉族总人口的14.1%。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李翠玲]从结构制约到志愿参与:民间信仰公共性的现代转化
下一条: ·[华智亚]热闹与乡村庙会传统的生命力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