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刘宗迪]怪物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08 | 点击数:8435
 

  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腹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这是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旅行者所写地理调查报告中开头的几段。这位在群山中跋涉的旅行者,沿着山间河谷,循水而行。他每抵达一山,就记下这座山的方位和里程,他对这座山植被、水土的总体观察,比如说,山上长什么树,生什么草,是草木茂盛还是童山濯濯,山中是否有溪流发源,这些溪流最终流向哪里……他还记下这些山上栖息着什么野兽、鸟类,水中有什么样的鱼类或两栖类动物,他甚至还记下了对这些草木鸟兽的生物形态的细致观察:那些树或草长什么样的叶,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生什么样的种子。那些飞禽、走兽、爬虫、游鱼长什么样,它们的脑袋、面目、身子、四肢、尾巴、皮毛等都长啥样,叫声是怎样的,习性是怎样的,对人有无伤害……这显然是一位既有耐心又很细心的观察者。如果说生物形态、习性属客观性知识,可以通过观察得到,那么,这些草木鸟兽虫鱼的名称,以及吃了这些草木的果实、鸟兽的肉或佩戴这些鸟兽的皮毛能治什么病,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或坏处,诸如此类的知识却不是靠一时的观察就能得到的,这位旅行者必定还走访了土著—如山间的樵夫或打猎、采药的山民,方才获得这些地方性知识。这位好奇的旅行者不仅关心山林溪流中的活物,也对山中的矿藏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记下了很多山中、河流中蕴藏的矿物,比如金、银、铜、铁、玉石、丹砂、雄黄、雌黄、硫黄、礬石,以及各种各样质地细腻、纹理美观的石头。他将沿途观察所得和访求所得的山川地理、博物知识,以山为纲,分门别类,表其名,写其形,记其用,一一记录在案,编纂成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基于实地考察的山川地理博物志,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荡涤,这部书居然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五藏山经》(以下简称《山经》)。

  《山经》二十六篇,每一篇记载数山到数十山不等,各篇按照特定的走向依次记录每一座山的方位道里和自然物产,开头引的这几段见于全书第一篇,即《南次一经》的开头,据以不难看出《山经》全书记述的体例。招摇之山位列全书之首,具有起例发凡的作用,因此体例特为完备:首先说明此山的位置,“临于西海之山”;其次说明此山物产的基本情况,“多桂,多金玉”;再次详细描述了此山特有的几种物产:山上长一种草,像韭菜,开青花,名曰祝余,吃了让人耐饥;有一种树,名曰迷穀,叶状似榖树,其实就是榖树的一种,榖树又名构树、楮术,古人用其皮造纸,至今在中国南北各地的山间田畔仍常见,因为此树开花如绒球一般,细小的花瓣四出如光芒四射,故书中说“其花四照”;狌狌“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这当然就是动物园中常见的猩猩,猩猩长臂长腿,行走如风,故古人相信吃了它的肉,也可以变成风一样的男子。这座山上还发源一条溪流,名叫“丽之水”,水中产一种东西叫“育沛”,大概是一种矿物,将它佩戴在身上,肚子里不长虫子(“无瘕疾”)。

  《山经》全书,记录山峰近五百多座,河流二百四十余条,行程数万里,记录草木、鸟兽、鱼蛇数百种,金石矿产十数种,其中,详细描述了其性状、习性、效用的草、木、鸟、兽、鱼各有数十种。如此大规模的山川博物志不可能是出自一个人之手,而必定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精心筹划的学术团队集体劳动的成果。全书记山川脉络清晰,载物产具体翔实,行文平铺直叙,状物绘声绘色,通篇体例严谨,条理分明,虽众物纷纭繁杂,但记述有条不紊,分明是一部经过周密计划、基于实地考察、以资源利用为指归的国家地理物产调查报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赵娜]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文化小史
下一条: ·[王小健]以《仪礼·丧服》论周代亲属称谓的几个问题
   相关链接
·[孟琳峰]消费“山海经”:当代“山海经热”中的大众读本与文化想象·[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李牧]《山海经》中的“冬夏”观念与西北地缘·[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
·[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
·[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宋嘉琪]互联网空间中的怪物生产
·[谭佳]神话与科幻的尺度:过去与未来·[鹿忆鹿]晚明《山海经》图像在日本的流传
·[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李牧]论《山海经》的色彩系统
·[刘宗迪]《山海经》是如何成为怪物之书的?·[尹荣方]“九尾狐”与“禹娶涂山女”传说蕴意考
·[林安宁]深入浅出释经典 融通中外论新学·[刘宗迪]《山海经》与怪物阐释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