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7 | 点击数:7281
 

      摘    要: 蚕虫的成长是靠蜕皮来完成的,蚕的头像马头,被称为马头娘。为了解释蚕的头为什么像马头,古人借用了蜕皮现象,说蚕在蜕皮的时候换上了马皮,因此产生了最初的蚕马神话。当蚕被人格化为女子之后,蚕马神话演变为人兽婚的神话,增添了曲折与悲剧色彩,但两者的结合依然是换皮。在此神话的流传演变过程中,马变异为犬,形成了蚕犬神话,并进一步演化为目前的盘瓠神话。“盘瓠”一词来源于在《山海经》中被称为槃木(爿木)的扁担星,此星在中国牛女神话中被称为牛郎星,在日本被称为饲犬星。

      关键词:盘瓠、蚕马神话、五指山传


      盘瓠神话,据后世的注释与引用,最早见于汉文献是在东汉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此书原来有三十一卷,盘瓠神话并未出现在流传于世的十卷本中,估计原来收集于其他遗失的卷中。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盘瓠神话最为详细,值得参考。如下: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而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购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

      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立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①]

      在盘瓠神话的研究中,包括笔者以前的文章在内,因苗、瑶、畲等民族具有相关的信仰、仪式,学者们多把其故事视为一场真实的历史事件,把狗看作苗、瑶、畲三族的图腾。也有学者否认盘瓠故事的真实性,如郭志超认为,盘瓠的原型不是犬而是水獭,[②]何光岳认为盘瓠的原型是葫芦,[③] 陈元煦认为盘瓠的原型是虎熊,[④]孟令法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盘瓠的原型是星宿:“盘瓠形象经历了星宿-茧卵-龙麒-龙(龙犬)-兽首人身-人(现代)的复杂变化过程,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物形到人形的转变。”[⑤] 在盘瓠神话研究的早期,沈雁冰已经注意到盘瓠神话与蚕马神话的相似性,可惜他认为蚕马神话可能是有人仿造盘瓠神话造出来的,[⑥]颠倒了本末。近些年的盘瓠神话研究中,几乎没有学者再提及蚕马神话,忽略了盘瓠神话的真正来源。《仙传拾遗》记载的蚕马神话是这样的:

      蚕女者,当高辛氏之世,蜀地未立君长,无所统摄,其人聚族而居,递相侵噬。广汉之墟,有人为邻士掠去已逾年,惟所乘之马犹在。其女思父,语马:“若得父归,吾将嫁汝。”马遂迎父归。乃父不欲践言,马跄嘶不龅。父杀之,曝皮于庖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见皮栖于桑树之上,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⑦]

      《神女传》记载的异文如下:

      蚕女者,当高辛帝时,蜀地未立君长,无以统摄,其父为邻所掠去,已逾年,唯所乘之马犹在。女念父隔绝,或废饮食,其母慰抚之,因誓于众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部下之人唯闻其誓,无能致父归者。马闻其言,惊跃振奋,绝其拘绊而去。数日,父乃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饮龅,父问其故,母以誓众之言白之。父曰:“誓以人而不誓于马,安有人而偶非类乎?”但厚其刍食,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怒目奋击,如是不一。父怒,射杀之,曝其皮于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得皮于桑树之下,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为茧,以衣被于人间。父母悔恨,念念不已,忽见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侍卫数十人,白天而下,谓父母曰:“太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义,授以九宫仙嫔之任,长生于天矣,无复忆念也!”乃冲虚而去。今家在什邡、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宫观诸处塑女子之象,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⑧]

      这两则文本都与《搜神记》记载的那篇盘瓠神话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将以上的盘瓠神话文本分解为以下0至4等五个情节:

      盘瓠出世(0)——承诺婚事(1)——立功[盘瓠取得敌国将军首级](2)——悔婚(3)——盘瓠与公主结合(4)

      蚕马神话也可分解为以下五个情节:

      承诺婚事(1)——立功[马载父归](2)——悔婚(3)——马皮卷女飞走(4)——女子化为蚕虫[马与女子结合](0)

      蚕马神话的情节(1)“承诺婚事”与盘瓠神话的情节(1)“承诺婚事”相对应,情节(2)“立功(马载父归)”与盘瓠神话的情节(2)“立功(盘瓠取得敌国将军首级)”相对应,就这两个文本而言,两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皆为战争,故事主角马或狗需要到敌方去完成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作为换取婚姻的条件。蚕马神话情节(3)“悔婚”对应盘瓠神话情节(3)“悔婚”。蚕马神话情节(4)“马皮卷女飞走”与盘瓠神话情节(4)“盘瓠与公主结合”。不过也有稍许不同,蚕马神话的结合方式比较暴力,而盘瓠神话的结合方式比较和平。蚕马神话情节(0)“女化为蚕虫[马与女子结合]”与盘瓠神话的情节(0)“盘瓠出世”对应,不同的是,盘瓠神话将这这一情节放在开头,交代盘瓠(狗)的来源,而蚕马神话将这一情节放在结尾,交代蚕的来源,从蚕到犬与从马到蚕,正好是逆向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田兆元]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
下一条: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赵婧旸 罗震宇]祖先神话与巫道传统
·[毛巧晖]社会秩序与政治关系的言说: 基于过山瑶盘瓠神话的考察·[李斯颖]壮族蚂虫另节仪式起源神话的探析
·[王宪昭]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田野调查引发的思考·[刘亚虎]瑶族文学文化的闪光点
·[周翔]台湾原住民盘瓠神话类型与来源研究·[孟令法]口述、图文与仪式:盘瓠神话的畲族演绎
·[冯智明]瑶族盘瓠神话及其崇拜流变 ——基于对广西红瑶的考察·[邱国珍]畲族“盘瓠”形象的民俗学解读
·[刘亚虎]盘瓠神话的历史价值及其在武陵的源起与流传·[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