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牛淑萍 徐畅]20世纪前期济南市民休闲生活变化
  作者:牛淑萍 徐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6 | 点击数:8105
 

  传统休闲固然满足了市民娱乐身心的需求,从庙会上的狂欢精神以及日以继夜的娱乐活动可以看出,市民在此获得了极大的放松与满足,而西方现代娱乐场所新鲜刺激的娱乐方式与传统的娱乐方式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们不仅娱乐了市民身心,而且使其大开眼界,发现了新天新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传播,把广大市民从狭小的私人空间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保守封闭的传统观念向积极开放的现代观念的演变,也为民主科学的现代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大众空间”。

  (四)从邻里到团体

  中国传统节日休闲场所,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大多以个人或家庭游乐为主。虽然文人雅士也喜聚会,或品茗,或宴饮,但在市民休闲生活中,终属点缀。20世纪以后团体休闲盛行,在市民休闲生活中虽仍然不占主体,但是却颇具引领时尚的意义。

  举行团体休闲的主要是学校、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集体出游既为学校提倡,也受学生欢迎。千佛山、大明湖等开阔的风景区成为学生登山划船游览的首选地,甚至外地学生也集体来游览。例如1937年5月24日乐陵县立中学毕业生参观团,一行40人,骑自行车来济,赴建设厅、图书馆、大明湖等处参观游览。学生在公园中露营也屡见不鲜,例如1934年10月16日童子军在千佛山露营,18日方才结束。又如1937年5月3日,济南童子军在中山公园露营,搭盖帐篷三座,并练习做饭,秩序井然。一些企业和机关团体也热衷于集体活动。例如山东邮务管理局全体职员,为庆祝1935年元旦,在纬三路北洋大戏院开展观艺大会,除演唱国剧外,并表演国术以及各种游艺。又如1937年2月20日,民生银行行员“为联络感情起见,特经择定下午五时假座商埠小纬二路南首银行俱乐部,举行聚餐”。政府机关经常聚会联谊,而进德会则为聚会之所,韩复榘经常在此宴请下属,听京剧,看电影。总之,团体游乐在市民休闲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种“团体”休闲——恋人一起游玩。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风气日益开化,青年男女尤其是恋人一起出行游玩日益时兴。例如商埠公园起初禁止男女一同游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规定成了一纸空文,青年男女把公园作为恋爱的理想场所。大明湖也是“柳荫下常有停泊了画舫,低低地密谈的情侣,在水天如画的大明湖里,度着那种人生最甜蜜最愉快的生活”。

  (五)从单调到多彩

  在没有电灯照明以前,济南茶园、戏院、书场等场所照明主要依靠油灯,顾客在昏暗的光线下看戏听书喝茶。大明湖、千佛山没有照明设备,市民如想游览,只能在月夜或者摸黑前往。街头巷尾是人们熟悉至极的生活之地,虽然没有路灯,却也并不妨碍拉呱聊天。总体上讲,那时济南市民的休闲生活还没有摆脱黑暗的统治,休闲的方式受限,也较为单调,但是随着电的使用,休闲生活由单调走向多彩。

  1905年6月,山东第一个民营电气企业——济南电灯房(后更名为济南电灯公司)在城内院后街(今曲水亭街)建成,仅能带动5000盏电灯,主要为官府及院前街、院后街和西门一带的住户照明供电,并安装了18盏路灯,从此光亮开始照亮泉城。随着工商业逐渐繁荣,市民及工厂、商店用电渐多,济南发电量逐渐增多,到1911年前后电灯照明区域逐步扩展到商埠和老城。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有了电灯照明之后的济南夜景:“巧夺天工得未曾,取资西法炫奇能。夜来城市明如昼,楼阁高悬电气灯”。

  有电之后,茶园、戏院、书场、公园夜间灯光剔明透亮,恍如白昼,市民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商埠公园因有电灯照明,不仅流光溢彩,而且夏天开园时间“延长至夜间十点,游人寻芳行乐,消夏品茗,车马杂沓相属于道,为商埠消夏胜地”。又如20世纪30年代,二大马路纬三路一带北洋、中华、庆商、咏仙等大小戏院七八家,每天晚上华灯初照,园子里灯火灿灿,人头攒动,鼓乐笙歌盈耳。随着供电能力加强,电影院不仅夜间演出,后来白天也放电影,又为市民增加了一种休闲方式。在明亮的灯光下,市民或在幽静小巷聊天,或在泉边溪旁喝茶,或在大街上游玩,黑夜对市民娱乐活动限制大为减弱,休闲生活从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三、休闲管理的变迁

  20世纪以前,济南市民的休闲场所主要是自然山水和街头巷尾,政府很少也很难管理这些开放的空间,而茶园、戏园、庙会虽间有条令规定,但亦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开商埠之后,随着改良社会风俗的提倡和市政管理与社会控制的加强,政府和有关机构对休闲场所尤其是人工景观的管理逐渐增强。

  (一)从无序到有规

  无论是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还是戏园、庙会,虽然游人如织,五光十色,但却混乱无序,嘈杂不堪。例如趵突泉虽然景色如画,但却更像烦嚣市场。老舍曾经感慨地说趵突泉“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胡适对大明湖被分割成众多湖田,也颇为微词。沈从文也记载了千佛山庙会的混乱场面。20世纪以后尤其是民国以来,政府逐渐加强管理,一是修建道路、栽植树木,二是规范景点摊贩活动。

  茶园、戏园更是存在种种不文明行为。部分观众进入茶园、戏园,并不仅仅为了欣赏艺术,而且还为了享受热闹的气氛:台上演戏,台下茶房跑来跑去,毛巾飞来飞去,伙计大呼小叫。在看戏的过程中,演员唱到精彩处或胡琴拉到妙趣横生时,叫好声、口哨声混成一片;倘若演员“失场”,则发出怪声怪气的“倒好”声,现场一片嘈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茶园、戏院纷纷制定规则,规范顾客行为。例如进德会剧场规定“十岁以下儿童不准入场”;“场内不备瓜子,由观众自带,不送茶水,另置饮茶处”;“演剧时隔位不准谈话,观众如果有事相谈,应用最低声音”;“进场必须脱帽以免阻碍座后观众视线”等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王杰文]日常生活实践的“战术”——以北京“残街”的“占道经营”现象为个案
下一条: ·[郝佩林]苏州评弹与近代江南乡民日常教化
   相关链接
·[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
·[张隽波]百年革命节日的仪式礼仪变化初探·[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孙华月]以饕餮为代表的神兽在时下语境中的形象变化分析
·[吕树明 黄景春]山东财神会习俗研究·张勃:当代春节的十大变化
·[岩本通弥]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张勃]寺庙与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
·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王宪昭]盘古神话:历史长河中变化生长的鱼
·[董晓萍]民俗学高等教育的变化、对策和阶段性实践·[鞠熙]碑刻所见18世纪北京内城民俗的变化
·[徐琦琦]宁古塔地区满族萨满祭祀变化初探·[白宪波]从“淫祀”到“民间信俗”
·讲座║ 桑山敬已: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化与延续·[乔晓光 苏欢]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
·传统节气还跟得上气候变化吗·二十四节气:大自然时间变化的秘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