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民间小戏的来源
在民间小戏的研究成果中,所谓来源、途径,其实所指的都是民间小戏从哪些艺术品种中脱胎而来。关于民间小戏的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1. 源于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
徐梦麟《云南农村戏曲史》把云南灯戏分成两个系统:由明清小曲进化而成的旧灯剧;
由道情和弹词变化而来的新灯剧。此书研究范围虽然只是小戏中的云南花灯,小曲与歌舞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因为在俗文艺品种尚未有明确分类的民国时期,关于民间小戏有如此准确宏观的把握,非常少见。
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概括出民间小戏形成的两条重要途径:从民间歌舞发展成小歌舞剧;从民间说唱演进,把叙事发展为代言的故事表演。当然有时又是两种途径的结合。
倪锺之《戏曲的发展与民间小戏——兼论说唱艺术对民间小戏的影响》认为,民间小戏剧目分两种:一、未经过说唱阶段,直接由民间歌舞演变成的多为“两小戏”,再发展为“三小戏”。二、曲艺发展成的小戏,多是越过“两小戏”的阶段,直接表现民间流传的历史或传说故事。(王定天,2006:37)
2. 舞、曲艺起源说的改良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说》认为民间小戏绝大部分剧种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逐渐从农忙的秧歌,农闲或年节时的社火活动中发展到化装表演。而且“除了歌舞,还有一种途径是民间说唱。另外,有的小戏与巫觋歌舞有较密切的关系。”(乌丙安,1981)在民间歌舞、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单列出巫觋歌舞,把宗教、祭仪的影响提到了显著的位置。后来的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了这一点。
余从《戏曲声腔剧种研究》认为,民间小戏的剧种,起自民间歌舞与民间说唱。“历代民间艺术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为逢年过节时的‘社火’活动”。另外“农闲时节,或者遇到灾年歉收的时候,有些身怀技艺的人就借艺谋生,走村串寨、一个人可以‘唱门子’,说唱些吉庆话和小段故事,两个人就可以组成‘档子’,连说带唱又带舞的演些小节目,或表演歌舞,或说唱故事”,强调了社火活动和沿门卖艺是民间小戏重要的孵化器。(余从,1990:282,283)
路应昆则认为,“歌舞之外,民间的很多‘叙事’歌调和说唱,也是小戏生成的一种重要基础。这类叙事歌和说唱,有些也可成为社火表演中的节目,更多情况下则是在其他场合演唱。”(路应昆,2002:167)
持这类看法的学者,都是把生成小戏的艺术类型和它们“存活和孳生的重要温床”放在同等地位。
3. 源说
曾永义认为“小戏形成的径路”有歌舞、曲艺、杂技、宗教四条。(曾永义,1987:119)朱恒夫《民间小戏产生的途径与形态特征》则分为舞蹈、民歌、说唱、皮影木偶、宗教仪式五个途径。(朱恒夫,1991)施德玉《中国地方小戏及其音乐之研究》认为,小戏形成有六个基础:乡土歌舞、小型曲艺、杂技、宗教仪式、偶戏、多元因素。这三家的说法非常近似,把一切小戏吸收的主要元素都包含在内,唯一不同的是,施德玉把“多元因素”特别定义为第六种。其实小戏的产生,都是对各种民间艺术的借鉴。一般到能够发展成戏剧形态,能被称为“戏”的时候,都已吸收了不止一种艺术元素。只能说具体到某个小戏剧种,是由一个或不止一个主要源头形成的。
以上各种说法,总体上看,后来者在前辈基础上表达得更为完满,其实这些哺育了民间小戏的要素,多数人都全面地注意到了,只是表述上对于起源的分类以及观照的角度不同。有人从母体艺术类型的角度,认为起源于歌舞、说唱,有人从生成环境角度,强调社火活动、宗教仪式的作用,但这两者实际上并不矛盾。比如社火里面的歌舞表演对民间小戏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前者是从歌舞表演的表象关注,后者则注意承载这些表演的环境、背景——也就是民间生活中的各种仪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