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张举文]“定亲”型故事中“月老”形象传承的文化根基
  作者:张举文   译者:桑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5 | 点击数:11355
 

 

      摘    要:在广义的文化语境下,中国“月老”型故事中的月老形象在两千年的岁月中如何传承和变异?何以至今仍被人们口口相传?故事中的元素是如何随着它们与文化核心价值的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外来故事中的关键元素与本土文化有相似的特征,方能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并融入本土;反过来,这些关键因素又深化了故事中隐含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且故事的改变预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文化整合的前奏。两个人相爱不是因为互相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互相学会了完美的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

      关键词:口头传统;传承;民间故事;历史地理学方法;民间文化


      阿切尔•泰勒(Archer Taylor)对“定亲”型故事的研究为一般意义上民间故事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方法设定了一个标准,对 ATU930A故事的研究尤其如此。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没有人再对此故事关键元素(母题或符号) 中的象征主义以及研究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从故事的基本研究方法、故事类型(在主要母题基础上进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母题(构成故事的元素)和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看,都有必要对这个故事进行后续研究,不仅要研究它的内容和结构,而且还要研究它传播和扩散的深层文化根基。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因为它“技术和方法上的缺陷”以及不能“成功地解释故事研究的结果”而一直饱受学界诟病,但这种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是理论”却获得了学界的认同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运用。人们尽管认识到“类型索引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民俗学者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只是批评它忽视了故事的背景和价值观、只 关 注构成故事索引的框架,这是不合适的。民俗学者应该在其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泰勒在他的故事研究中使用这种方法,其目的不仅仅是追溯故事的源头,还要考察故事的传播与扩散。泰勒发现近十二个世纪以来这个故事在欧亚大陆有44个异文,这就为故事细节的研究和故事特殊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柯思昆(Cosquin)认为此类故事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且此类故事所有版本“都起源于佛教”,而且俄狄浦斯(Oedipus)故事也是由此类故事“改变性别”而来,泰勒对此表示怀疑。泰勒还质疑阿尔奈(Aarne)的“定亲故事依赖于东方的信仰,具有典型的印度特征”的观点。泰勒反对“原型”(Urform)的观点,但却赞成故事的多元传播。泰勒的质疑和观点在今天依然颇具远见。他的质疑对后来的研究者来说仍然有用,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事实上,泰勒在民间故事研究中涉及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不同文化渊源和文化背景的故事研究应该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正是出于对这一颇具启发意义的研究方法的欣赏,本文将探讨中国故事和社会中的“月老”形象变异和传承的深厚文化根基。

      泰勒关于“月老有多久的历史”和“这个故事起源于何处”的核心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泰勒注意到,这个故事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的新证据基础上,他认为“无论如何,它已两次跨越亚洲大陆,很明显是源于中国而非印度”。但他也承认,“中国最早的版本,可能是历史也可能是伪历史传统”,“显然,要判断这一原始故事是否受到外来宗教或历史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泰勒着重研究这些元素本身,并没有进一步考察特定文化中这些元素(和故事本身)形成和转变的文化和历史根基。

      本文试图在继承泰勒的事业,继续对这一特定故事进行研究,并反思先前的研究方法,分别考察唐代此类故事形成时的月老元素、周朝末期故事文本中月老的原型、月老元素的发展和唐代以后的民间故事、中国当前口头传统民间故事的异文等。本研究的目标是:

      (1)证实月老元素(泰勒认为并非是故事类型中的关键元素)对于故事本身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一元素的转化和故事本身都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信仰和价值观。月老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而在中国版本中至关重要,它并不等同于其它文化故事中的先知元素(ATU930)。

      (2)通过追溯月老元素两千年的历史,揭示它如何演变成各种观点中的深层象征,为泰勒关于故事起源的问题,以及“原始故事是否受外来宗教或历史的影响”提供可能的答案。

      (3)本文的结论是:一个元素或一个故事的存在取决于它是如何或是否植根于某一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为故事所采用的要么是经过修改以适应了既有的象征系统,要么是原本就与新的文化体系有相似的表现形式或意义。

      (4)本文将进一步强调历史地理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结合其文化语境的前提下,可以继续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来考察故事元素传承和变异意义的过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陈岗龙]《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和《琵琶记》比较研究
下一条: ·[陶立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宝卷研究 ——以《鹦哥宝卷》为例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