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的总体特征
如果说微信是一种媒介技术,那么它的来临和普及必然会对社会中人的生活造成一种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无疑正在发生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对于生活和观念上的诸多影响。如果细细追踪和回顾,可以从十个方面去加以总结:基础生活方式遭遇种种颠覆为其一;社会功能倒逼结构转型为其二;网络式平面化世界的凸显为其三;信息搜索而非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生产成为一种常态为其四;移动互联致使时空碎片化为其五;去中心化生活空间的形成为其六;虚拟金融驱动消费模式的成型为其七;点击、互动、分享和鼓励成为虚拟交往空间的主流为其八;对面建群并彼此添加微信公众号,与一种虚拟空间的群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其九;世界共同体想象的实践成为日常为其十。
第一,微信时代来临的主要特征——人们基础生活开始遭遇频频的颠覆。由于互联网介入人的生活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基本的沟通方式的改变,故它将会以一种逐渐对实际生活的替代以至逐渐对它的依赖,而使我们原本日常的生活遭遇频繁的颠覆。从支付宝、网贷、滴滴打车、专车到最近的导游网上预约和评价,乃至于洗车、理发、宠物护理等,我们生活里最为实在的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开始被一种微信互联网逐渐虚拟化的空间所取代。而在此潜移默化过程之中,我们行为与价值的信念会遭遇一种无情的改变,自我表达更为倾向于发自内心而远离此前惯常的道德说教,比如傅园慧所使用的“洪荒之力”这个网络词汇和表情包在2016年夏季的走红。除此之外,我们会更多地与陌生人相约来完成某项社会中的工作,诸如快递人员、滴滴快车/专车服务之类网上预约的司机。总之,我们在和熟人或者亲人见面减少的同时,与陌生人“约会”的机会在不断增加,具有多重含义的“约吧”因而成为网络走红的新概念。
第二,一种现实社会生活功能紧迫性的改变,在倒逼社会结构的种种转型。制度结构乃至于社会结构相比人的行为的灵动性而言,总有一段迟缓的落差存在。当微信扫码支付已经在小贩的手里普及开来,作为制度形态的银行体系自然会随之而发生一种带有颠覆性的革命,因为再顽固的制度也难以阻挡现实生活的那些改变,以及个体的一种带有偏好性的选择,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注重个人意愿的时代里。这一定会倒逼一种制度上重大的扭转,进而强化了一种生活方式转变的能力。自微信交流平台出现以来,种种刚性的制度日益受此现实处境改变的逼迫而引起彻底性扭转的情况还少吗?城市出租车的管理制度面对“滴滴打车”所出现的危机便是一个极好的案例,未来公司化管理下的出租车将有可能出现无法维持的局面,人们也许会更多地依赖于方便支付和出行的滴滴打车而不是街头拉客的出租车。今日不同于革命时代的变革是,它不是因为现实的无动于衷而引发的制度性的变革,而是因为现实本身的躁动和嬗变所引发的不得不去跟随的一种变革。
第三,一种网络式平面化世界的日益凸显。可以这样说,微信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全球范围内的彼此互联的真正实现。电子邮件也许是这种互联世界得以形成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但即时推送信息的微信平台真正实现了彼此之间同时虚拟在场的联系和交流。世界的任何阻隔似乎在此平台上都得到了一种削平,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平面化。其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社会地方性组织的衰败和失落。人们开始以各种复古的形式试图去重建这种地方性的组织,甚至微信群的建立本身都属于这一重建的一部分。但显然,社会组织的松散化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似乎无须进入到任何的组织之中,也能实现融入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的目标。人们不再是团体性的或者差序性的相互联系起来的模式关系,而凡属于这方面的实践活动都得到了一种推翻和倒转,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互惠、互联与共享的价值模式。凡是试图遮蔽、隐藏、自我保护以及强调积累而不交流分享的行为,在此模式之下都会自我瓦解,难以有真正的发展。相反,敞开、表现以及分享是这个微信新时代的核心特征,就本质意义而言,微信所构建的平台就是由于前面社会的种种闭塞、限制和不能够真正开放而发明和设置出来。这是一种技术性的而非政治意义上的革命,基于这样一场革命,欲求在被平面化的网络所带动并得到了无限放大。一种潜在人心底层的力比多的能量在此空间中得到了瞬时的爆发。人们在此过程中创造着越来越多的从来没有的事与物,比如为单身汉自嘲而创办的全民狂欢的“双十一”(光棍节/网络狂欢节),随之各种类似形式的网络节日相继都被创造了出来。人们在网上一掷千金,毫无节制之思,欢天喜地地等待快递小哥的到来,这些几乎成为了新一代人消费和生活的基本模式。人们因此再无山水阻隔、道路难行的自然观念,这一切在新一代人的眼中,都可以通过越来越便捷的全球快递服务而予以解决。一切皆有可能,唯一不可能的是让他们停止在网络和微信上的一次接一次的点击和浏览。
第四,信息的网络搜索而非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常态。之前试图将知识通过个体记忆的方式而存于大脑之中的知识存储方式,面对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无限量存储信息的互联网方式败下阵来。互联网对人的记忆能力的取代和提取真正的外在化,使人自身不再是一个纯粹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转换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持有者,所有经典的知识积累和准备都不过是为了创造和占有而准备。对一位研究者而言,多年之前案头一本大百科全书的便览和查阅的知识汲取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一种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方式而取代,其方便之处和知识容量的浩瀚无穷,绝非传统的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的工具书所能真正比拟。由此,自印刷术发明以来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图书馆藏书模式也将为之发生巨变。当越来越多的纸质知识载体开始为数字化的媒介所取代之后,售卖图书的书店越来越转化为一种共同交流和休闲的空间,真正阅读和查阅的可能并非是纸上的文字,而是时时更新却又内容无比巨大的数字存储空间,借助的不是书本,而是电脑、手机上可以看到的电子书或者PDF文档。所有知识越来越多地转化成为一种暂时性的知识存储,因为在不停变换信息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种不断滚动的知识更新和传播正在发生之中,并不断会有一种带有创新的知识、设计和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不能再用既有的过于单一化的真善美的原则去衡量这些知识、设计和形式,而只能归结到一个“新”字上去。新代表了一切,否则便不能吸引眼球,引起注意,最终淹没于无穷无尽、不断翻新的网络知识存储与更新的海洋之中。
第五,移动互联致使时空碎片化。时空自身原本是一个连续体,本无所谓区隔、划分与碎片化的存在,但人的活动及其文化上的作为,使得一种连续体的时空有了相对而言的种种切分。可以说,传统时代做的是一种循环的时空分化,它的基础便是自然世界周而复始的运转,人使自己有了年、月、日,上、下、左、右以及内、外的时空划分,这种划分对人的生活而言不过是一种意义的映射,且相对而言是固定化了的,因为自然本身也是这样动中有静、错落有致,而非完全的变化无常、无规则可循。即便有一些超出常规的状态存在,人们也会通过自我调适的做法而使之归于一种正常的状态,比如通过闰月的做法而使得一年又一年的时间上的计算差别不会太大,通过风水的观念而使得某种突兀的空间得到一些改变和调整。这基本上算是传统时代的循环社会的时空观,农业社会如此,游牧社会如此,即便是行为散漫的狩猎采集社会亦不过如此。但现代世界的兴起情形则大为不同,即时间和空间必须相互绑定在一起的生活场景逐渐相互脱离,通过刻度时间、远距离传输技术以及数码光纤通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日益普及,时空之间可以做一种彻底的分离。如果排除掉时差的原因,原则上我们可以在同一时分与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上的人们进行电话、视频和微信的联系。但随着刻度分秒时间成为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依赖,时空对人而言的碎片化生存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所谓时空的碎片化,就是指在场的生活被不在场的存在所把握,而我们所做的便是时时刻刻需要对这种不在场的观念作出一种行为上的回应。可以想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坐落之下,人的时空安排也是相对固定的,今天和昨天的生活之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人生的轨迹也是可以通过时空的线索去清晰把握的。但在一个彼此并不在场便可以知道和了解对方的虚拟联系的微信互联网时代,时空都在一点点地被微信所“绑架”,时空本身也一点点被撕扯成大大小小的碎片。
首先是旅行对时空的撕扯。传统社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人们分成不同的人群,占据一片空间,经营自己独特的日常生活。但现代社会旅行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着各种目的而展开的旅行,使得一个人的生活在时空的意义上碎片化了。在此过程中,人实际上已经不再依赖于具体的时空坐落的坐标系,而是准确无误的刻度时间以及总是存在新意的空间。本该像曾经的过去一样,中午12点在百年老宅中与父母日复一日的午餐,经过一种旅行而时空转换为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游艇上的午餐;而从来也不会错过的家庭晚餐,却在夜晚来临之时变换到了巴厘岛富有异国风情的街头餐厅之中,窗外呈现的则是原来似乎只有对异文化感兴趣的人类学家,才能真正呈现给我们的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斗鸡表演的那一幕。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能力在全球旅行所造成的。又一个撕扯时空的整体存在而使之碎片化的要素,就是时时在线互动的微信技术的普及。无线网络的无处不在催生了微信技术的普及,以及一个对人类学家而言更具意义的微信民族志书写时代的来临。每个人都在借助智能手机的屏幕阅读、书写,传输着自己和他人的用符号表征所呈现出来的即时性的感受、觉知和反思,这些书写本身便是碎片化的,跟周围环境和时间的早晚没有任何关系,它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微信来传播、接收与回应,这种行为无意中使得一个人自己的时空就此而被撕扯成了一种碎片化的难于有路径可循的存在。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撕扯时空的力量就是对于时间和空间不断且任意的“骚扰”,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常态。在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无所谓真正意义的打扰,更无所谓骚扰,寒暄揖让、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都是人际互动中经常会碰到的社会现象。这在一个并不以面对面交流为主的强调虚拟空间交流的微信时代中,却可能变成一种严重的骚扰。这种骚扰无处不在、四处涌动,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微信的发送和接收。人的生活也因此而处在一种碎片化的断裂状态,我们必须对来自不确定时空的突发事件作出一种必要和积极的反应,否则一天的生活是难于真正持续下去的,微信通过打碎我们时间和空间的安排而重新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