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按:上引文字,《海内北经》一段处其篇末尾,《海内东经》一段处其篇开头,由于《海内北经》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叙述,《海内东经》按自北向南的顺序叙述,两经首尾在东北隅相衔接,因此,上面的两段文字虽分属两篇,但实为一气贯注,应该连起来读,故引文于两段之间不空行。
②带方,东汉建安时公孙康分乐浪郡南部所置郡,约当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一带,西晋末属高句丽。《汉书·地理志下》乐浪郡下有县名“带方”,则“带方”之地名当古已有之。又,“列水”不见于先秦两汉文献,杨雄《方言》屡以“洌水”与“燕”“朝鲜”并举,《史记·朝鲜列传》集解引张晏:“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则“洌水”当为朝鲜之水名,当即郭璞所谓“列水”。《朝鲜列传》云汉武发兵击朝鲜,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至洌口”,索隐引苏林谓“洌口”为“县名”,其地当即洌水入海口。
③《三国志·魏书·倭人传》:“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对海国。”说明三国时与倭的交通是遵海岸而行,至朝鲜半岛南端越对马海峡而至日本九州岛。
④《战国策·燕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史记·朝鲜列传》:“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货殖列传》:“夫燕亦勃、碣之闲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可见,战国秦汉之际朝鲜与燕关系之密切,朝鲜虽未入于版图,但在当时人的想象中,以朝鲜为燕之属地,亦未尝不可。
⑤《山海经·东山经》中亦有名为“姑射”之山,其文谓:“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东山经》所述为齐鲁山川地理,此文自北向南三座名为“姑射”之山一字排开,且皆在水中,显然就是《海内北经》所记“在海河州中”的“列姑射”。又,郭璞注认为《海内北经》之“列姑射”即《庄子》之“藐姑射之山”。《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书多寓言,其中人物、地名多虚托,因此,对此“姑射之山”之所在,历来学者多未加留意。实则,《庄子》书虽空灵,其中的故事却可能大有来历,而非纯为庄子杜撰。《逍遥游》多引《齐谐》中的故事,此姑射神女的神话可能亦为齐东野人之言。姑射神女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且“乘云气,御飞龙,游湖四海之外”,与《史记·封禅书》中燕齐方士所称道的蓬莱神仙传说声气相通,极有可能就是早期流传的蓬莱仙岛神话。明乎此,则知《庄子》的“姑射之山”或即《山海经》中的“列姑射”之山。《列子·黄帝》云:“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径谓姑射神人所居的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就直接将《庄子》和《山海经》联系起来。此山(实为海岛)实名“姑射”,因其由一系列海岛罗列而成,故谓之“列姑射”;又因其浮沉于浩渺烟波之中,故谓之“藐姑射”。
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可见蓬莱地处渤海通向大洋之海口,自古就是巨鱼出没游弋之海域。
⑦《水经注·淮水》:“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今郁州治。”《通典·州郡》:“东海田横所保郁州,亦曰郁州。汉赣榆县也。”
⑧本文所引朝鲜文献,除标明者之外,皆据“韩国古典”数据库:http://db.itkc.or.kr/itkcdb/mainIndexIframe.jsp
⑨颇可玩味的是,《海外东经》“青丘国”原文作“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原只有寥寥数字,且仅着眼于九尾狐,就此并不足以证明青丘国为衣冠文物之邦,“九尾狐”云云,倒正足以表明其为怪兽出没之域,但李圭景上述文章提到这段文字时,却引作“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四足九尾”,“其人食五谷衣丝帛”非《山海经》原文,而是郭璞注文,郭璞此说未知何据。“食五谷”表明其为农耕之国,非茹毛饮血的“食兽”之国,“衣丝帛”则表明其为冠带之邦,而非榛榛狉狉的“毛民”之国,或许正有鉴于此,李圭景就直接将郭注据为正文,据以证明“青丘国”为文明开化的礼仪之邦。
⑩关于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的“小中华观”之缘起和变迁,参见黄修志:《高丽使臣的“小中华观”与朝鲜“小中华”意识的起源》,《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韩国图书馆学硏究会编.韩国古地图[M].韩国图书馆学硏究所,1977.
[2]黄时鉴.从地图看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杨玉蕾.利玛窦世界地图传入韩国及其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1).
[4]刘凤鸣.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转引自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8(1).
[6]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8.
(本文刊于《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6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