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6年会专区

[张丽]规范与狂欢:七夕乞巧及其女性合法化诉求表达
  作者:张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6 | 点击数:2444
 

 

 
规范与狂欢:七夕乞巧及其女性合法化诉求表达
张丽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要:七夕源于农业社会的星辰崇拜并与牛郎织女故事结合转变为岁时节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衍生出各种形式的乞巧习俗。本文通过对乞巧习俗产生的社会原因、乞巧仪式的象征意义以及乞巧习俗中的女性诉求进行分析,认为七夕乞巧习俗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在规范内的狂欢,即遵循社会规范而进行的合法化诉求表达。
关键词:七夕;乞巧;女性;诉求表达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丽]“木客”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生活
下一条: ·[张娜 高小康]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张凤霞]饮食 性别 权力:饮食中的女性声音·[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石子萱]高塔上的长发新娘·[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梁爽]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董秀团]白族大本曲中的反常规女性形象
·[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陈小锋]女客、娘家与神灵:抑制农村女性地位的三元结构·[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