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萍:“雪”与教学相长
先生在诸弟子中还进行互动教育,把民俗学的队伍连成一个整体团队。一次,他在文章中写到一个五十年代的弟子学问扎实、人品高洁,用了“冰山上的莲花”一句形容,我抄写时,顺手在“莲花”前面加了一个“雪”字,成为“雪莲花”,不经意交上去,被他发现,得到表扬,我深知是先生虚怀若谷,说明思想和比喻都是先生的,我充其量是附骥之尾而已,他却说这叫教学相长,以后又说到雪莲花既高洁、也有独立精神,搞学问、做事情,也如此,要遵守规律,也要独立前行,不断进取。他就这样教我、考我,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2002年1月,是我生命的一个“悲冬”,钟老静静地离开了,去一个他能去而常人不能去的地方。从此我们师生天上人间,再也不能见面,他也再不能来参加北师大的百年庆典了。
——节选自:董晓萍,怀念钟敬文先生,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9月06日第七版。
萧放:春风般的温暖
跟先生久了,先生的思路我大体是清楚的,说话也比较随意,一般都是漫谈性质的,先生的劝诫往往是从别人那里说起,在对人事的议论中自然也就体会出先生的意见。先生住院期间,却有两次与我的郑重谈话。一次是病房中只有我和先生两人,先生很认真地对我说,写文章认真但不要太用力,太用力就不是高手,你的文章流畅没有问题,但要达到高境界,还得磨炼。看来先生的这番话是琢磨了很久才对我说的。平时我对自己的文笔有时还稍有自负,先生的话对我来说如醒醍醐。虽然先生再也见不到我的新作了,我会记住先生的话,努力再努力,期待着有一天我能自得地在先生灵前献上一篇文字,以不辜负先生的厚爱。
另一次谈话也是意味深长。我与妻子一道去看望先生,先生的女儿钟宜老师也在。先生突然说:你要学会排遣,一些不愉快的事不要放在心里。……先生是一位大度的人,他不会计较。但先生觉得要跟我说说,让我宽心。先生说人生大都曲曲折折,他一生遇见几道关口,那比你这困难得多,也过来了。碰上不愉快的事,要常能化解,不让它妨碍自己前进。凡事往远处想,往宽处想,并说我知道你不是太计较的。我回答说:我早忘记了。先生听了很高兴。的确在钟先生那里,我感到的是一种春风般的温暖,我很庆幸自己有缘成为先生的学生,能亲聆大师的教诲,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他给您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人格与情怀。在先生80年生涯中经历了多少坎坷,我这点委屈算什么?先生现在走了,先生不再能抚慰他的弟子了,但我会终生记住先生的话:“凡事往宽处想”。以后我也会将先生的话传给我们的学生,心胸宽阔,自然前景光明。
——节选自:萧放,永远的师范──追念恩师钟敬文先生,群言,2002。
万建中:爱花、“欺软怕硬”、待人宽厚
钟先生一生爱花,他的书房四季鲜花不断。但他更喜欢校园里的花草和绿树,常在花间树林中漫步。他时常走在图书馆新馆南边的花圃。遍地花卉绿荫更能激发先生的诗情和灵感,漫步于花草之间,或许他会想起十多年前写的《看花》诗:“号作春城语岂夸,世人都喜说山茶。我来正及群芳盛,壮采尤推大丽花。 ”
中国人一向讲究食补。常有人对钟先生何以高寿产生探究的兴趣,很想知道钟先生一日三餐所食何物,所饮何汤,或伴有何种灵丹妙药。其实,他吃的很简单,可谓清茶淡饭。一次陪先生吃饭,问他想吃什么,先生诙谐地说:“我是无齿之徒,欺软怕硬。”凡是能嚼得烂,他都吃,不像有些老年人那样有种种的口忌。即便在友谊医院住院期间,他所食的也主要是医院做的通常的饭菜,主食是馒头和水饺,副食为菜蔬或蛋羹。
钟先生的待人宽厚、善解人意往往体现在很小的细节上。许多前来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原先与先生素未谋面,面试时难免有些拘谨。钟先生会用他的幽默语言和随和的动作及语调使考生放松紧张心情,一般考生很快就被他的幽默和随和所感染,能够自如回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对那些有望被录取的考生,他往往会赠送一句祝福的话:“回去静候佳音。”那些可能名落孙山的,他一般不会直接说出结果,以免使他们感到尴尬和伤怀,他总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提示:送上一本自己的新著,并嘱咐该考生回去好好学习。
——节选自:万建中,追忆导师钟敬文先生,纵横,2009。
杨利慧:我们睁着眼睛,再也无法入睡
我坐在床边,握住先生的手。他的手有些发凉,而且有些浮肿,和他平时温软的手大不一样。
中午,我们把带去的鸡汤喂给他喝,他只喝了几口就不喝了。我们带去的饺子,他一个也没动。后来巴莫来了。我们眷恋地守在床边不忍离去,看着先生痛苦地睡着了。直到下午3点多,我们夫妇才离开医院,当时护士正给先生吸痰。我心中充满不祥的预感,叮嘱先生的助手康丽:如果发生什么事,马上给我们打电话。半夜2点多,电话突然响了。康丽告诉我们:先生于10日凌晨0时1分去世了。我们睁着眼睛,再也无法入睡。德明在想什么,我不得而知。我的脑海里时而一片空白,时而回想起与先生交往的许多往事,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目前。
——节选自:杨利慧,心灵深处的怀念,《大公报》2003年1月23日摘要刊登;《群言》2003年第3期全文刊登;《中国教师》创刊号转载。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
编后记:钟敬文先生除了是一位民俗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一生有许多精彩的诗篇。我问导师,钟敬文先生有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诗歌?导师萧放教授告诉我:他最后的诗作,“步履蹒跚到百年”这首,钟先生以此抒怀明志。
拟百岁自省
历经仄径与危滩,步履蹒跚到百年。
曾抱壮心奔国难,犹余微尚恋诗篇。
宏思竣想终何补,素食粗衣分自甘。
学艺世功都未了,发挥知有后来贤。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师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 2016-09-10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