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期学校:系列讲座篇
  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7 | 点击数:11458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进步,推动自治区乃至北方跨境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我校发挥学科优势,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校的12场系列学术讲座于7月17-19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精彩展现。系列讲座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办。这里将本期暑校的12场讲座内容简述如下。


   纳日碧力戈:“‘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

  纳日碧力戈,蒙古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尤其关注族群理论和象征符号等研究领域。主要代表作有:《语言人类学》、《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姓名论》、《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等。

  在本届暑校期间,纳日碧力戈教授为来自中美的民俗研究者进行了主题为“‘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的讲座。讲座中,纳日教授从宏观视角出发对“非遗”的主体进行关照,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一人或一族的文化遗产,而是“人人之非遗”,每一个人都有“非遗”保护和实践的权利和责任。纳日教授从自己的学科本位出发,对人类学在“非遗”保护和研究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剖析,鼓励人类学在实践"非遗”保护方面做出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朝戈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中发挥好民俗学暑期学校的作用
   相关链接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