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惠嘉]马林诺夫斯基信仰功能理论的内在矛盾
——以《信仰和道德的基础》为例
  作者:惠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1 | 点击数:9497
 

  (二) 黑巫术

  在《信仰》第四、第五章,马林诺夫斯基对巫术神话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巫术是人们应对力不能及的困难或无法把握的偶然因素的方法,它可以缓解人内心的压力,增加其战胜困难的信心,神话保障信仰、赋予合法性的功能对巫术同样有效:

  这只是因为人们需要巫术,在他个人的力量失败时他必须相信他的巫术的力量,而这力量是由神话担保的。[45]

  神话……构成了社会组织的特许状和宗教仪式的先例。神话由此给所有的信仰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对来生的信仰和对巫术与仪式的神奇力量的信仰。[46]

  纳德尔质问:“当马林诺夫斯基对于巫术的解释必须被用以解释其邪恶应用时,在我看来,它是最薄弱的。若巫术的本质在于给初民希望以掌控他周围环境的风险和危机,为什么又通过黑巫术把这种危险强加给他们?”[47]他进一步指出:“马林诺夫斯基忽视了一个事实,对黑巫术的信仰同心理问题一样[48]提出了社会的和道德的问题。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承认神秘的破坏性力量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这种力量威胁了它的规范和稳定却对其成员有效,这只能表明社会自身的结构鼓励甚至需要这种手段的出现。”[49]

  纳德尔极其敏锐地意识到黑巫术涉及的道德问题,由此进入我们将其诘难转换如下:神话有特许状功能,是现实生活存在的基础,这一功能对巫术同样有效,赋予巫术合法性并经由信仰保证巫术的效力。黑巫术是巫术的一种,所以它的合法性也被神话所保证,但黑巫术却是一种害人的邪恶巫术,构成“社会组织的特许状”、要求人人都遵守的神话如何能赋予害人的巫术以合法性的保障?马林诺夫斯基没有区分神话功能的道德与否,或者说他没有区分神话信仰行为自身即目的所产生的功能和以神话信仰行为为实现目的的手段所产生的功能,这使他面对纳德尔关于黑巫术的诘难无力自圆其说,再次陷入困境。

  四、自由的悖论

  马林诺夫斯基未区分神话功能的道德与否,并不等于他没有考虑道德问题。事实上,在《信仰》开篇,马林诺夫斯基就把道德性作为宗教三要素之一引入其论域,解释宗教之所以具有道德性的原因,同时亮出他的道德观:

  道德性之谜,亦即为什么每种宗教都伴随着道德……问题的正确答案存在于宗教的社会角色当中……本质上合理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对神的崇拜总是以共有的方式发生,因为它触及共同体共同关注的事情。它们总是要求个人为了共同体的利益而竭尽全力、恪守纪律和谦恭服从。禁忌、仪式前夕的祈祷、宗教的典礼本质上都是道德的,不仅仅因为它们体现了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服从,而且因为它们是一种牺牲,人为了共同的福祉而牺牲了个体的幸福。‖但我们看到,还有另外一个伦理的层面让所有宗教在本质上是道德的。每种狂热的崇拜都和一个具体的宗教团体相联系……这样一个崇拜团体的成员对彼此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责任。共同的责任感、互惠的仁慈和善意,来自共同的根本观念和情感,那就是从族人、兄弟或部落成员转变为共同的神的崇拜者。我是我部落成员的兄弟,或者我族人图腾的同族者,因为我们都起源于同一个神,我们在仪式上礼敬他、为他牺牲、为他祈祷。[50]

  这段话以双竖线为界可分为两层:一,宗教之所以道德,因为崇拜关乎宗教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事,要求个体为了集体利益牺牲其幸福。二,宗教之所以道德,因为具体宗教的信众通过信仰同一个神增加了族群认同,成员由此产生对共同体的责任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户晓辉]神话与形式
下一条: ·[祝鹏程]“神话段子”:互联网中的传统重构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森燕]浅析凉州贤孝的社会文化功能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罗帆]论《西游记》斗法故事的结构形态特点·[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陈姵瑄]五路财神宝卷的故事主题及撰造动因
·[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