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惠嘉]马林诺夫斯基信仰功能理论的内在矛盾
——以《信仰和道德的基础》为例
  作者:惠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1 | 点击数:8328
 

  一、普适诉求

  马林诺夫斯基是有普适诉求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神话-宗教的特许状功能是生活的本质条件,二是他认为神话-宗教功能的有效性是超越时空的,下文将分而论之。

  (一) 特许状

  在《信仰》第二章,马林诺夫斯基简要介绍了他在梅兰内西亚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时所遇的三种当地文本体裁:相当于童话的“库夸乃布”(kukwanebu),相当于传说的“利薄窝过”(libwogwo)和相当于神话的“里留”(liliu)。神话与前两者间的本质区别即在它“是为严肃的目的而讲述的,与宗教信仰、社会规则和道德实践相联系”[19],“人们认为它们是神圣的”[20]。人们不但信其为真,更视其为神圣,正是因为人们的信仰,神话作为神圣传统才得以发挥其特许状功能。所谓神话的特许状功能,简言之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荒古的故事或事件,为现实生活或仪式提供一个模式、创建一个先例、制定行为规则,以保障或证实现状的合法性并指导人们的行为。

  它们不是普通的知识条款。人们视之为神圣;它们在秘密的宗教仪式(mysteries)、献祭和典礼中制定法律;它们不但构成信仰(faith)的基础(foundation),而且构成宗教律法(religious law)的基础。[21]

  神话的功能是特别的:它为信仰提供了基础,为仪式和巫术的奇迹树立了一个先例。[22]

  神话通过一个故事或一组故事,以成例的方式告诉人们在仪式中应当如何行事,如何正确行使巫术、如何沟通人与超自然存在,为现有仪式提供先例并保障其合法性。若说上述引文只侧重神话对宗教仪式的宪章功能,那在下文中,马林诺夫斯基则明确表示这一功能绝不仅止于宗教仪式,更可延伸至整个当下生活。

  存在一种特殊的故事,它被视为神圣的……对当地人来说它们是在陈述一种更高、更重要的真理和洪荒的实在性(primeval reality),这在现在仍被视为生活的模式和基础(pattern and foundation)。古老的神话知识给人们的仪式和道德行为赋予动机和正当性;它给人们神圣行为的正确展演提供了指示和方向。[23]

  在神话中,共同体成员陈述他们如何形成他们自己当地的体系,它为何有效。[24]

  神灵,对于阿伦塔人(Arunta)来说,就是……制定社会规则、习俗、礼仪的力量。[25]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神话的本质就在其“先例”功能——“神话的首要本质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先例,每个先例包含着解释的因素,因为它是后续一系列实例的原型。”[26]具有“洪荒的实在性”的神话是“现在生活的模式和基础”——发生在荒古的故事具有为社会制定规则、为人的行为确立道德规范、给当下生活提供原型、赋予现实生活以合法性的功能,没有这个神圣的“先例”,生活将失去其赖以运转的模式和存在的正当性。神灵是“制定社会规则、习俗、礼仪的力量”——社会规则、习俗、礼仪都是人作为主体的活动,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灵是诸文化元素的制定者,其实是指神话是主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因为人的现实生活皆由人的行为建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神话是生活的模式和基础”理解为“神话是生活的存在条件”。神话是生活的基础或存在条件——这就是神话对现实生活具有的特许状功能。

  至此我们进一步追问,神话如何才能发挥其特许状功能?换言之,保证神话特许状、保状、担保等功能具有实在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马林诺夫斯基有这样一段话:

  如我们所见,这两者[27]若仅是抽象的信条(abstract formulae),那它们就不是活生生的了。它们之所以被相信,因为它们是人类现在和过去体验过的。所有的宗教具有启示性真理是因为人们必须体验超自然的实在性以便接受它们。启示可以是当代的:奇迹必须发生,并发生在每个活的宗教里。但作为一个规则,最伟大的宗教奇迹来自过去。它们借助久远的令人尊敬的传统流传下来。[28]

  神话中的信条只有被人相信才有实在性,才是“活生生”的,否则就只能成为抽象的规则。此处引文中的两个信条事实上可以扩展至神话的一切文本内容,即任何神话文本若只停留于文本,没有人们的信仰,都没有生命力可言,也就无法产生功能。马林诺夫斯基虽说“它们之所以被相信,因为它们是人类现在和过去体验过的”,但他同时又说“作为一个规则,最伟大的宗教奇迹来自过去。它们借助久远的令人尊敬的传统流传下来”,遥远的过去人无法亲历,其实在性只能来自人的主观信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神圣传统,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它不是解释事物的;它告诉我们人怎么被创造。这不是一个科学的解释,而是一个宗教的真理。”[29]宗教的真理即信仰的真理。有了人的信仰,神圣传统才获得实在性,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文化功能,发挥担保、保状、特许、宪章等功能。

  神话是现实生活的原型和存在基础,信仰则是神话得以发挥这一原型功能所必须的前提条件,神话的实在性和现实生活的实在性以信仰为介质被勾连起来。

  (二) 超时空性

  诚如利奇(Leach)所言,马林诺夫斯基“做了大量普遍、抽象的,社会学类型的理论论述,认为在不考虑时间或者空间的情况下,这些理论解释对于所有的文化都是有效的。”[30]他的超时空诉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论题

  前文提到,马林诺夫斯基曾开宗明义地指出《信仰》旨在讨论“宗教在我们现代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虽然他分析的是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等地的原始部落宗教,但想解决的却是宗教在现代文化中的功能问题,原始族群的个案在马林诺夫斯基而言只是忽略时空条件的人类社会标本,超时空诉求可见一斑。

  2、提问的初衷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重提宗教问题,是因为他痛感战争疮痍,试图经宗教寻求摆脱人类危机之道,他充满激情地指出:

  这些宗教为生活的过程和个人的价值赋予一种意义与方向。[31]

  信仰的实在性形成了真理的要义和百万甚至亿万人千百年来的福祉。[32]

  让我们为保有这永恒的真理而努力,它引导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失去它,我们将再度受到野蛮主义的威胁……没有它们,文明就无法存在。[33]

  马林诺夫斯基把宗教同人的价值、意义和福祉连结起来,将其视为历经时间绵延的千万人福祉的基础,视为人类告别野蛮、保有文明的前提和基础。这里,我们看不到“人”前关于时间、空间和文化差异的定语,只有普遍意义上的人乃至人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户晓辉]神话与形式
下一条: ·[祝鹏程]“神话段子”:互联网中的传统重构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孟颖]古代棺饰中章纹的功能寓意探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