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作者:[日] 秋山利辉   译者:陈晓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27 | 点击数:15311
 

  学徒制是培育一流人才的摇篮

  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但心性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升。我之所以对似乎已过时的“学徒制”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如此。我认为,只有经过集体生活,才能培养替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顺的人也不能成为一流匠人。

  直到昭和初期的时候,日本的大家庭还很普遍,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兄弟姐妹也很多,一个屋檐下住了十几口,是很常见的事:尊敬长辈、遵守规矩、照顾手足、维护和睦关系、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这些教养在家庭中自然形成,因为如果只顾自己,就无法在人数众多的家庭里生活下去。

  在这样的家庭里,教导礼仪是奶奶的工作。从筷子的举起、放下,到与人寒暄、回话的方法等,过去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人前的行为举止也都很大方得体。

  然而,经过战后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日本开始步入小家庭时代。孩子变少的现代家庭,虽然有了隐私,但由于父母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养熏陶,当然也不可能给孩子充分的教养或家庭教育。此外,双职家庭变多了,没有人好好纠正孩子的偏差和任性行为。

  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人,不会关心别人,也不会为他人付出。所以,一旦长大出社会,很多人就成为别人的困扰。

  在中学毕业后,我因为偶然的机会,经历了当时已将灭亡的“学徒制”。在五年集体生活中,我学到的,不只是家具制作技术,还有作为工匠应有的行为举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都是托“学徒制”的福。

  我自认为不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在小学和中学时,我的成绩总是“1”。但我并不是懒惰,小学和中学的九年间,我都是全勤,不过在教室里经常被罚站。

  因为我姓秋山,点名总是第一个被点到。无论是国语课还是英语课,最先被老师叫起来的总是我。但那时我还不识字,只能默不作声,于是老师就让我一直站着,又因为我家境贫穷,买不起纸笔,直到初中二年级,我才学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姓名。

  功课不好,那么总该有其他方面的长处吧?比方说,跑得快,或者擅长音乐之类的?可惜的是,我中学毕业的时候,连跳箱都没有跳过去,长跑也比别人整整慢了一圈,一点运动天赋也没有。此外,我也不会画画,还笨嘴拙舌,这样的我在十六岁时,竟然有机会能到大阪的木工厂上班,所以我尊敬师傅的一切,对师傅说的话言听计从。

  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和师傅住在一起,24小时朝夕相处、一起吃饭睡觉,他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在如此奋力的学习期间,我就像吸水海绵一样,一点一点地吸收技术,本领也逐步提高。虽然我的师傅很严厉,但我认为他能传授我们知识已属难得,因此心生感激之情,也磨砺了自己的心志。

  这样的环境,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够遇上的,为此,我唯有感谢把我送上这条学艺道路的父母和周围的亲朋们。

  也因如此,我要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想成长为一流的匠人,首先必须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自尊心,将师傅们所授予的知识顺从地全盘接受,不如此便无法获得成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6年6月15日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卡舒巴]“他者的”遗产:城市文化、市民社会与城市展望
下一条: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相关链接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雷鸣 李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河湟地区手工艺文化保护
·[董捷玉]都市语境下的手工艺传承·[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西萍]丰盛古镇田野行·[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王均霞]普通人日常生活指向的手工艺与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张新沂 陈旭]论国情下汉绣手工艺文化特征的传承与发展·[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