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5年会专区

[刘莹]沈阳北市场的变迁
——从民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
  作者:刘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6 | 点击数:3127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沈阳北市场的变迁
——从民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
刘莹
(辽宁大学)
摘 要:在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民俗文化正在遭受着从未遇见的冲击和改变。如何在现代化的世界发展洪流中保存自己的民俗,已然成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在对北市场地区做实地观察和收集书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北市场现状,以客观辨证的态度试着分析北市场从民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本文的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是分析北市场的在过去的民俗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变的过程以及转变过程中的不足和解决措施;向人们介绍一种保护民俗资源的方式——将民俗文化转变为文化产业。以此来增强人们保护民俗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试述北市场的民俗资源;第二部分说明北市场形成文化产业的过程以及这些已形成的文化产业的功能;第三部分提出北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且由北市场的发展的例子联系到一般民俗资源变为文化产业的过程并提出可借鉴的途径;第四部分做出我对这一转变过程认识的总结性结论。
关键词:北市场;变迁;民俗文化;传承;文化产业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晓峰]中国人的妖怪观(仅提要)
下一条: ·[刘智豪]现代化冲击下的民间宗教发展困境与转化:以台湾扶鸾仪式为例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
·[张影 邬晓东]先秦两汉上巳祓禊习俗的文化变迁与美好愿景·[张凤霞]“走亲戚”的能动性:豫东周口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当代重构与变迁
·[张敦福]粑粑、night soil与有机肥的前生后世:一个生态可持续性议题·[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
·[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罗凯文]从鼓舞到遗产:安塞腰鼓的文化变迁
·[刘吉平]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梁和阳]平台作为多重桥梁:短视频中民俗文化复兴的社会机制及实践逻辑
·[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何世华]做好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中国民俗学自主知识体系打牢坚实基础(结合长春市实际)
·[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
·[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崔泽玲]山西朔州社火寻踪:从朔城区到平鲁区,看地方文化在全球交流与本土扎根中的传承新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