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作者:张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2 | 点击数:20844
 
现代意义的战争出现于新旧石器时期交替之时,即“独立政治团体之间以掌控政权为目的的有组织的武力对抗”。③现代战争常常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以死亡和奴役告终。现代武器的巨大威力能够在霎那间剥夺无数人的生存自由,现代传播媒介的缜密触角能够在转瞬间剥夺无数人的思想自由,现代战争带来的不是文化融合而是文化灭绝。文明的发展是在一种以他者为镜像的关照之中进行的,正如人在镜子面前才能认识自己。而现代战争正在毁弃文明的镜子。纳粹战争首先就是一场文化战争,其次才是一场暴力战争。纳粹战争剥夺了人类的自由选择权力,破坏了自主运行的社会组织,垄断了劳动成果的分配,实现自由的三个环节被一一击溃,如果希特勒成为世界唯一的神,全人类则沦为奴隶。
3.自由与文明
文化是自由诞生的土壤。马氏认为,“整合的文化体制是自由与束缚的主要决定因素”。④文化借助对自由实现的三个阶段的控制力而起作用。首先,文化决定了需求,规定了欲望。正如M•道格拉斯在《纯洁与危险》⑤中所展示的,即使是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也是预设的。没有人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文化设定了被选答案,人类所作的只是在答案中选择,正如人会在茶与咖啡中选择以满足解渴的需求,而不会用石头。实质上如何选择也是被决定的,人类正如巴甫洛夫的犬,通过自然性或是社会性的奖惩,形成固定的问答模式,这就是“惯习”,正如法国人选择咖啡而中国人选择茶。布里丹的驴子因为无法在两堆距离相等的草料中选择而饿死,人何尝不是布里丹的驴子呢?文化以教育为机制在人类的代际传递中自我复制,这里的教育是一种广义教化,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积淀和集体记忆的文化烙印。
其次,文化决定了欲望满足的方式。在马氏眼中,国家只是一个唯名的存在,制度性组织(institutionalorganization)才是社会实体。人在制度性组织中满足各种基本的、衍生的需求。“每种制度下的成员享有自己独特的权利,依据在计划编制中的地位、对于执行权的可及程度以及在收益中的分红不同而各异。”①形形色色的组织贯穿人类历史和遍布社会形态:血缘组织(家庭)、地缘组织(村落)、同质性组织(民族)、年龄群体、志愿群体、职业群体、阶层、阶级。每个组织都拥有一个完整结构:最高宪章(charter)、成员(personnel)、规则(norms)、物质设备(materialapparatus),并通过组织活动(acticities)完成特定功能(function)。这恰恰与自由的三个阶段一一对应:组织最高宪章(Charter)就是组织成员目标(Purpose)的体现;组织成员(Personnel)在规则(norms)支配和协调下利用物质设备(materialapparatus)展开组织活动(acticities),这就是具体化的协作行动(Implementefactions);组织功能(Function)的完成保障了组织成员的收益(Results)。个体依据需求在不同组织中流动,通过部分让渡权利完成协作,达到个体和组织利益最大化。在这个意义上,组织是一个自动运行、自我满足的体系,就像一台机器,输入目标投入劳动就可得到收益,获得自由。
在文化中游弋,人类在欲望的产生及其满足之中体验着自由与幸福。马氏将幸福定义为“在既定文化语境中,个体需求和欲望可以展开的充分性及其满足的机会之间的关系”。②其幸福建基于劳动及其收益,虽然具有可操作性,却充斥着功利主义色彩:没有欲望不需满足的人是否比欲望膨胀却只实现其中之一的人更自由更幸福?
4.自由与民主
世间万物相克而生。马氏认为,民主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由,是对抗极权主义的法宝。民主制度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体系,它保证身处其中的个体与群体拥有最充分的机会决定其目标、策划其行动、享受其收获”。③微观意义上,民主制度存在于“制度化组织之内组织成员与制度之间以及制度化组织之外各种制度之间”。④因此组织成员可以依据需求选择不同组织,各个组织可以依据利益选择协作或者分裂。民主带来最大限度的自由:提供最大限度的思想空间和选择余地,提供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和行动媒介,提供最大限度的享受空间和公平分配,保证了自由实现的三个阶段。联邦国家是最大的制度组织,所以,宏观意义上,民主制度存在于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诚然,民主不意味着没有权威,无论是原始社会抑或现代社会,制度权威是协调成员行动和保证制度目标有效实现的关键,制度权威是传承制度规范与驯化组织新人的中心。如何平衡权威的权力运用与滥用,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度提供了一个范本———权力的监督与分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下一条: ·[杨秀]“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