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作者:张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2 | 点击数:18901
 
回到现实之中,回到经验本身,绝对无束缚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社会化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每个人都是“惯习的奴隶”(slaves to habit):欲望被规定,行动被限制。在对自由的诸多定义中,自由在两个方向呈现消极性:自由始终与束缚相伴生;自由只有在失去时才能体会。如何将自由纳入可观察、可重复的科学语言之中?马氏试图追随孔德的科学社会学步伐,开拓一条客观性、普适性、公开性的自由探索之路。同时,马氏认为:“自由是作为整体的文化过程的一个属性,它无法从此过程中任意具体角度推论,也无法被此过程中的任意片断预言。政治自由、法律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区分带来一些混乱,而且这种区分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权力、经济压力和法律约束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①要清晰定义自由,必须从作为整体的文化入手。因此,马氏自由脱离了空洞的能指,被赋予实质内容,即“形成目的并通过有组织的文化媒介将之付诸实践同时充分享受劳动成果的必要充分条件”。②这个定义隐含三个关键环节:目标(purpose)、行动(ac-tion)、收益(result)。③“目标,体现于制度章法之中;手段,包括工作的人、其使用的工具以及其工作实施所依赖的规则;结果或曰效果,即制度的功能。由此孕育出的自由的本质是实用主义的。当服从于人类选择与策划的有组织的行为发生时自由就诞生了。”④依照马氏自由,个体只有在通过A(action)达到P(purpose)并获得R(result)的意义上才是自由的。自由表现为一种可以控制所有类型的人类行动以使其具有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文化结构。也就是说,个体无论具有多么天马行空的自由思想,如果不付诸行动,都不具有现实意义。矛盾在于,现实中的人都是不自由的,达到目的的行动阻碍重重,分享成果的道路千难万险,如何自由?马氏回答,自由在文化中。⑤自由不是上帝的施舍,而是文化的赠与(freedom as a gift of culture)。⑥
2.文化
存在是自由的前提。物质生产与人的生产是人类存在与延续的的基本需要(basic needs),文化应需而生。“文化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包含人类理性支配下对自然资源的剥削以及对群体工具性行为过程中动力、技术与精神反应的训练”。⑦原始人类借助工具和知识法则,借助对起始于目标、完成于协作的行动体系的忠诚,达到了一种更大的地域流动性、环境适应性和保障整合性。“文化就是人工的、次生的、自足的环境,在此环境中人类可以掌控自然力。……其为人类提供对某种自然强力的控制,同时也允许人类以某种方式调试自身的反应,这种方式使得基于惯习与组织的适应比基于反射与本能的适应更加灵活有效。人类能够更大范围地控制环境、操控自然力,并且发展了扩展人类体力与脑力的设备。”⑧文化将人类从有限的空间中释放,人类以文化为工具纵横四海、征服全球。如果将文化视为适应性的边界,那么它已将人类的控制延展到了地球表面的角角落落,渗透到了地球内部曾经无法触及的各个领域。一言以蔽之,文化是存在的工具,并通过一套相关制度发挥功能。“文化的价值体现于其理念、构想、政治体制及经济形态;其工具性功能借助均衡协作和制度运行发挥作用。”①
文化是把双刃剑,拓展人类的同时也在束缚人类:作为生物,必须遵守自然法则和生物法则;探索自然和避免危险,必须服从技术原则和知识准则;群体良性运转,必须依照安全规范和协作法则。对这些法则的遵从是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是沉重的肉身不得不承受之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达致一种完成其目标的整合的自由,以部分的臣服和弃权为代价。与其在获利中的巨大分红相比,此种牺牲是微小的。”②卢梭说:“事物的本性没有激怒我们,只有恶意才会激怒我们。”这句话或许可以这样表述:对于法则的遵从没有使我们沦为奴隶,被阻止通过遵从法则而达至自由才使我们成为奴隶。人不可能生而自由,人生来即处在文化之网和传统之链上,而这网链恰恰就是达至自由的唯一媒介。
文化体系自身提供给人类逃离文化规则的尝试———巫术与战争。
巫术无法带来完全无束缚的自由状态,但在人类无法用规律掌控自身命运之处,无法以合法手段满足个体欲望之时,巫术与宗教弥补了文化的缝隙。这是文化体制内部的断裂:作为合法性文化制度的补充,巫术释放对于命运的无力感给人类带来的颤栗与不安。如果说巫术带给人类造物主般掌控命运的幻想,则战争就是这种掌控欲望的极端延伸形式。古代战争以精神征服为目的,常常与信仰、价值或是社会象征体系相关。此种战争常常成为旧有文化体制的破冰者,带来文化融合从而推动文化流动而形成新的文化价值。这是文化体制外部的断裂:人类通过驾驭文化流动从而改变命运,火山爆发式释放对于命运无力感带来的焦虑。在这个层面上,温和的社会改良和激烈的社会革命都是战争的一种低级形式。这是文明的一种延续方式,甚至古希腊一位哲学家相信“战争是万物之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下一条: ·[杨秀]“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