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作者:张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2 | 点击数:18905
 
 
二、其言其功
 
与述而不作、著说寥寥的布朗相比,同是功能学派开创者的马林诺斯基显得异常耀眼。马氏一生笔耕不辍,笔战群雄,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这些或凝固在文本中,或存活在后生学者身上的思想,既为他博得了生前身后名,也成为后世批判与反思的不竭源泉。
马氏的著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族志专论,包括:《澳大利亚土著的家族》(1913)、《迈卢岛的原著民》(1915)、《原始宗教与社会分化》(1915)、《特洛布里恩德岛人的鬼魂巴罗马》(1916)、《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蛮社会之犯罪与习俗》(1926)、《野蛮社会的性与压抑》(1927)、《西北美拉尼西亚野蛮人的性生活》(1929)、《珊瑚花园及其巫术》(1935);一类是文化理论,以论文或辞典、序、杂文形式流传,包括:《科学、巫术与宗教》(1925)、《社会科学大辞典》里的“文化”项目,死后被结集出版的《自由与文明》(1944)、《文化的科学理论》(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1945)、《性、文化、神话》(1962)。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那个时代与马林诺斯基的个人际遇在一个非常奇妙的耦合点上的产物”。③这部著作是田野工作、民族志和理论证明三位一体的完美典范,奠定了人类学独特的方法论。此书以白描手法呈现出新几内亚东部的南马辛区域独特的库拉活动,其为一种联结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社会-经济”体系。“库拉”在西方文献中很早就曾被提及,然而,“马林诺斯基的成就不在于发现了库拉,而在于以开创性的民族志表述了库拉”,④并借此破除了“原始经济人”的魔咒,原始人由此开始作为人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野中出现。正如列维-施特劳斯所说,这让“西方人开始理解到,只要在地球表面还有一个种族或一个人群被他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他就不可能理解自己。”这本书是马氏的灵魂,此书奠定的思想贯穿马氏的所有著作,此书中的经验材料活在马氏的所有理论推演中,甚至现代人类学家的著作中都可以窥见特洛布里恩德岛的幽灵。这部美拉尼西亚的田野调查至今无人能及,甚至从在特洛布里恩德岛居住了30年的鲍德温(Baldwin Spencer)神父都惊叹:“每当我参考他的著作时,我发现他的调查早已指出若干我以往认为是我自己的发现。他的分析太精辟了,他似乎把每样事情都解释到了,并且甚至当地人都受到他的解释的启发。”①
费孝通先生翻译的《文化论》实际上是《文化的科学理论》的先行本,②马氏将尚未定稿的文本慷慨相赠,借费孝通间接开启了中国人类学新风。马氏将文化定义为“工具的整体及社会群体、人类思想、信仰及风俗的规章,构成了人赖以更好的对付在其满足需要的过程中适应环境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伟大器具”。③与泰勒的定义相比,④马氏的超越不在于文化的内容,而在于对文化的基本看法:泰氏认为文化是一套孤立于人类社会的历史遗留,而马氏认为文化是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存在。文化不是化石般被消极保留的,而是积极承载社会功能的。“需求”与“功能”是马氏研究文化的起点,文化的“工具性”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逻辑演绎。但是,当人创造出人文世界后,人就不仅是生物性的存在,而且是社会性的存在。所以,对人文世界的研究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要素,包括:(1)物质设备;(2)精神文化;(3)语言;(4)社会组织。这四个方面是整个人文世界的框架,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理论是马氏庞大的理论体系的基石。⑤
在马林诺斯基的思想谱系中,对巫术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支流。原始人使用巫术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着潜规则的:原始人在知识可控制的领域内不使用巫术,只有在无法预言、常识却步的风险面前才使用。这一事实颠覆了西方人视为非理性的原始野性思维。更进一步,马氏认为,巫术在原始社会发挥着积极的正功能,“对于巫术的信仰是一种导致特洛布里恩德岛经济活动组织化和系统化的主要心理力量”。⑥巫术反社会、反科学的命运被改写。即使在所谓文明的现代社会,巫术仍以各种变体存在,正如一个社会减压阀,释放着对命运的无力感带来的焦虑。可以说,“科学以现实的方式而巫术以想象的方式来操纵自然过程”。①
马林诺斯基对于性的探讨摒弃了弗洛伊德的个体化倾向,走向涂尔干的社会事实。马氏仔细观察了美拉尼西亚野蛮人的性生活,②并用性观念将野蛮人的生死观联系起来,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性社会学视角;并通过野蛮人与文明人性生活与性观念的对举从人类学角度批判了弗洛伊德的泛性心理学。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下一条: ·[杨秀]“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