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作者:张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2 | 点击数:20841
 
用费老的话做结:
要形成一个世界文化统一体,首先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文化集团,每个文化集团是什么样子,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思考这些问题时,可以回到Malinowski那里去。他在《文化动态论》中得出一个值得我们发挥的结论:人类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一致的利益,文化才能从交流而融合,……实现天下大同。所以我在70岁生日那天提出这样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
 
参考书目:
B.Malinowski,1947,Freefom anf Cicilization[M],Lonfon:George Allen&UnwinLtf.
Mary Fouglas,2002,Purity anf Fanger,an analysis of concept of pollution anf taboo[M],Lonfon&New York: Routlefge.
[英]B•马林诺斯基,戴可景译.江村经济•序[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英]B•马林诺斯基,黄建波等译,张海洋校•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英]B•马林诺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英]B•马林诺斯基,梁永佳、李绍明译,高丙中校•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英]B•马林诺斯基,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英]B•马林诺斯基,高鹏,金爽编译.野蛮人的性生活[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费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费孝通著,戴可景译•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费孝通著,戴可景译•江村经济•序[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费孝通•行行重行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费孝通•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代序[M].梁培宽•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费孝通•逝者如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
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费孝通•继往开来,发展中国人类学[R].荣仕星,徐杰舜(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黄智慧•十九世纪人类学的启动者———马凌诺斯基[A].黄应贵(编)•见证与诠释———当代人类
学家[C].正中书局,1992.
张冠生•费孝通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张海洋.科学的文化理论•译序[Z].[英]B•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弗雷泽.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序[Z].[英]B•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高丙中.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译序[Z].[英]B•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美]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英]以赛亚•柏林著,赵国新译•自由及其背叛[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5.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注释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下一条: ·[杨秀]“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