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作者:张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2 | 点击数:20848
 

 

摘要:本文梳理了马林诺斯基学术思想的演变脉络,继而通过解读其丰硕的学术著作和思想遗产,探究了由其确立并影响至今的文化功能理论和田野调查规范;并通过剖析其亲自编撰的最后一部遗著《自由与文明》,殿现了马氏在人类学视角下对自由的理论探索;同时,通过分析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的政治与学术反思,展现了马氏学术思想在中国人类学界的传承与升华。本文试图呈现有血有肉的马林诺斯基及其褒贬不一的文化理论和备受争议议的田野调查,在重新解读中对这位充满神话色彩的一代宗师的广博思想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在大师与大师的对举中探索人类学本土化的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志;功能主义;文化自觉;全球化;现代化

作为人类学功能派的开山鼻祖、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的奠基人,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BronislawKaspar)承接了弗雷泽(Frazer,JamesGeorge)的古典人类学,开启了现代人类学之门,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代宗师。马林诺斯基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荣极一时,也遭受了5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人类学崛起之后的批判与遗弃。历史进入21世纪,在费孝通的学术自述与反思之中,马林诺斯基重新进入学术视野。费孝通先生提出:“人得以不朽,是因为他能立德、立功、立言。”①以此来形容其恩师马林诺斯基,丝丝入扣:马氏一生留下林林总总丰硕著作,可谓立言;马氏的文化理论及田野方法至今恩泽人类学界,可谓立功;马氏桃李满天下,在各个国家播下人类学之火种,可谓立德。马氏提出影响深远的文化理论,对其参与开创的20世纪人类学,有着巨大贡献。回顾马氏波澜壮阔的人生,追寻其学术思想源流,再度体会文化理论,我能够理解20世纪末期众多“文明论”之所以重要的理由,也能够理解费孝通先生在其晚年缘何提出“文化自觉”的号召。本文将回顾马林诺斯基跌宕起伏的一生,梳理其学术演变脉络;继而分析其学术著作,探究其影响至今的文化功能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论;再通过集中剖析《自由与文明》,展现马氏对自由理论的探索;最后分析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在其政治与学术反思的背景下,探究其与马氏理论之间的关系。
 
一、其人其学
 
1884年,马林诺斯基生于一个波兰语言学家的家庭中。也许是语言禀赋的遗传,也许是书香门第的熏陶,马氏有着过人的语言天赋和学术潜质。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注定从此诞生。1902年,马林诺斯基进入雅格隆尼亚大学哲学系就读,同时选修了数学、物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及波兰文学等课程,不仅为其日后的田野调查打下知识基础,而且奠定了其理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同时也是其著述中心理意味与经济色彩的最初来源。1906年,马林诺斯基以《思想的经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nomy of Thought)获取博士学位,其内容围绕奥地利哲学家马赫(ErnstMach)展开:“马赫专长于科学哲学,是个彻底的实证主义者,反对先验论,认为知识并非宇宙的反应或沉思的结果,而是为了因应人类的需求而产生。”②由此可以一窥马氏文化理论的思想渊源。1908年,马林诺斯基因健康之故离开校园,在郁闷中偶然读到《金枝》,沉迷其中而爱不释手,遂求学英伦,踏上人类学的“不归路”。后来马氏在学术上将进化学派置之死地,借此起源神话“仪式性的继承了看守金枝的职责,彰显了谱系继承上的正当性”,③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学界的盟主。
1914年,马林诺斯基获得一笔奖学金,怀揣着开拓者的激情只身来到西太平洋孤岛,在世界大战的硝烟纷飞中开创了人类学界沿袭至今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在此之前,人类学家是以摇椅上的思考者出现,民族志材料都是来源于传教士极富偏见的说辞。①对此现象,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e-Brown,AlfredReginald)等学者开始以实地田野调查经验予以反击。②直至马林诺斯基,田野调查被规范为人类学者的必修课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下一条: ·[杨秀]“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