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胡晶]嘉兴端午习俗民间故事挖掘的文化价值
  作者:胡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1 | 点击数:4051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嘉兴端午习俗民间故事挖掘的文化价值
胡晶
(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嘉兴的端午习俗很丰富,从龙舟竞渡,悬钟馗、关帝画像除邪,到门插菖蒲艾叶招吉;从跳钟馗舞,到写“王”字送百虫;从吃粽子,到喝雄黄酒……展示了“水乡绿城”嘉兴的丰厚人文底蕴。此类习俗活动早已有萌芽,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历经几千年兴衰而又绵延不断,如今则再次盛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嘉兴端午习俗的历史故事,或逐渐消匿,或逐渐沉寂,或散落民间,亟待整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化”的基本类型
下一条: ·[刘晓春]从“日常用品”到“民间工艺”(提纲)
   相关链接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
·[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王丹 范继武]龙船会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
·[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解欣怡]共创“我们的节日”:杭州青山村端午游龙会的民俗化路径与启示
·[焦文鑫]从口头到书面:胶东民间文化研究者对王懿荣名人故事的搜集整理研究·[郭丽君]从口耳相传到银幕呈现:民间故事影视化改编的多维审视
·[程冰]观众视角下民间故事的跨媒介讲述及意义再生产·[施爱东]端午别名的由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