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呼保义宋江
图二:大刀关胜
图三:船火儿张横 浪里白条张顺
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作为后代人讲述前朝故事,他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在南宋末年人周密的《癸辛杂识》里,有一篇龚圣与所作《宋江三十六赞》,龚圣与读史书,见《东都事略·侯蒙传》中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因而对宋江等36条好汉产生了佩服之情,于是作《宋江三十六赞》。《宋江三十六赞》中所列,有: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学究、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尺八腿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跳张顺、船火儿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混江龙李俊、九文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拼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36人。
非常清楚,《宋江三十六赞》中36人的绰号多被施耐庵《水浒传》延用。施耐庵在此及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因此,其中的记述在相当程度上是符合宋代社会生活原貌的。书中说到宋江受招安,招安就是宋朝平定农民起义的一项重要的、常用的政策。当时流行的谚语说:“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又说:“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当然,相隔数百年之久,书中也有不少人、地、时的错误,甚至误将后代之事写进书中的。如第1页说,嘉祐三年(1058年),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请江西信州龙虎山张天师来朝,祈禳瘟疫,由此发生洪太尉放出妖魔之事,时间就发生了错误。范仲淹皇祐四年(1052年)已去世,他任副相参知政事是庆历三年(1043年)左右的事。再如六十一回中出现了泰安州,泰安,宋代是兖州的奉符县,金代才升为泰安州,元、明延用。
蹴鞠、气毬 ——当时流行的体育运动
打击、陷害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的高俅是《水浒传》的一个反面人物,在第二回就出现,又称高太尉,在宋代确有其人。高俅于政和七年(1117年)由殿前都指挥使获得武官最高行政级别的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这个级别更高一些的待遇。这个官职有宰相之名,但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唐、宋时称之为“使相”,可谓位极人臣。蔡京等6人与高俅把持当时朝政,北宋王朝的腐败此时达到了顶峰。大约在宋江起事的前夜,东京城里传唱开了这样的童谣:“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穜蒿”“筒”指掌握最高军政大权的大宦官童贯,“菜”指宰相蔡京,“羔儿”指高俅(高二,俅排行老二),“荷叶”指何执中,他因趋附蔡京,当时正与蔡京并居相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兵临开封,徽宗让位,高俅与童贯等随徽宗南逃。当时大臣与太学生陈东提出要逮捕蔡京等六贼与高俅,明正典刑。李纲认为欠稳妥,为防蔡京等挟持徽宗政变,于是他代表钦宗劝徽宗等人返京,高俅由此逃脱一死。但罢免官职后不久,高俅就病死。死后,当时清议认为高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遂剥夺其开府仪同三司之职。
这里的“幸臣”,指的是高俅以踢得一脚好毬,获得徽宗的赏识,平步青云,由一个市井小民跻身于权力的最高层。《水浒传》中说: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朴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城里城外帮闲。
应当说高俅的球技在东京城里还是很高的,他能将“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不落地。在《水浒传》第二回中,王进说高俅“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这里的圆社,又称齐云社,是东京城有名的气毬俱乐部。东京开封府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两宋之际人庄季裕说:“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他说北宋时开封有“数百万家”,可能有些夸张,但当时的人口如加上驻军、流动人口,应有100多万。气毬是当时流行的体育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加,众所周知,宋徽宗就是一个爱好者。高俅凭着一脚“鸳鸯拐”,赢得徽宗的欢心,由此青云直上。
徽宗的一位宰相李邦彦,平时承顺风旨,无所作为。在金兵围城之际,他力主割地求和,遭到太学生陈东抨击,斥之为社稷之贼,在他退朝之际,被东京市民围攻,“群指而大诟,且欲殴之,邦彦疾驰得免”。李邦彦人称“浪子宰相”,史称“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毎缀街市俚语为辞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他也是一位气毬能手。
宋代是蹴鞠、气毬普及的时代,这项运动已由上层社会、军中普及到民间。皇家园林的琼林苑宴殿之南,就是市民击球的场所。当时组成了许多击球俱乐部,齐云社又称圆社,最为著名,有“若论风流,无过圆社”之说,这里的“风流”应作“影响”“名声”解释。一时也涌现了不少球星,如王齐叟“以蹴鞠驰天下名”。
当时的球类运动按接触球体的方式划分,主要有以足踢球和以杖击球两大类。
以足踢球,又有无球门与有球门之分。有球门者称“筑球”,球门架高三丈有余,用杂彩结网,网中留一洞,俗称“风流眼”,直径约一尺。球用皮革缝制,或实以毛,或充以气,重量轻,有弹性。参赛人数14、24、32人均可,分为两队。北宋时,每队各有球头一名,次球头两名。南宋时,分工更明确,有球头、跷球、正挟、副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负责进攻,由他用力一脚高射,使球穿过“风流眼” 。无球门者称“蹴鞠”,踢球者双手下垂,可用足、腿、膝、肩接触球体。以踢球者的鼻子为界,分身体为左右两部分,球落左边,只许用左半身迎击,落右边则用右半身碰踢。胜负按所踢花样的多少与动作难度的大小决定。
以杖击球,又有乘畜与徒步之分。乘畜挥杖击球称“击鞠”,又称打马球。乘马击球叫大打,通常实行双球门制;乘骡、驴击球叫小打,一般实行单球门制。球用木料制成,如拳头大小,表面涂漆,或素色,或彩绘。球杖长数尺,前端弯曲,如半月。参赛者平分为两队,所穿球衣颜色不同,进行集体对抗。击球入门者得筹,先赢三筹者获胜。徒步击球称“步击”,比赛方式与打马球相同,只是球场小些。步击在宋代经改进,变贴身冲撞为间接对抗,称“捶丸”。参赛者2人、多人、两队均可。赛前,各方掘地为“球穴”,并在距球穴60步至100步处选定“球基”。开赛,球员由球基向球穴击球,入穴即得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年08月2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