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
  作者:李昌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9 | 点击数:8445
 

图四:两头蛇解珍 双尾蝎解宝

图五:黄慎《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正在与他的五位臣子蹴鞠的情形。

图六:洪太尉误走妖魔

  夜市、早市(鬼市) ——打破“日中为市”的惯例

  宋代以前,城市实行的是坊市制。城内作为商业交易区的“市”和作为居民住宅区的“坊”,在空间上是分离隔绝的,所有的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里进行。居住区的每个坊之间也是互相隔离的,围有围墙,各有坊门。每日早晚,金鼓之声响起,坊门和市门都必须定时开启和关闭。唐代法律规定,除官府特许外,闭门之后、开门之前,在坊市中夜行者,都算作“犯夜”,必笞20板作为惩罚。因而唐代前期包括长安、洛阳在内所有的城市是没有早市和夜市的。但是唐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被打破了。这一时期的唐诗,就反映出此时已出现夜市。大历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夜市千灯照碧云,髙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晚唐诗人杜荀鹤有首《送人游吴》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入宋以后,“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封闭性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于是,原先住宅坊区内临街的民宅陆续开起了店铺,坊内隔绝的旧格局逐渐被打破,坊墙也被拆除,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坊内街道两旁陆续开设了店铺,过去在时间限制上长期实行的“夜禁”也终于宣布取消。“日中为市”的惯例一旦突破,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追逐商业利益,早市、夜市也就应运而生。

  宋代不仅有夜市,还出现了早市,这些在《水浒传》中都有所反映。《水浒传》在“吴用智取大名府”一回对夜市就有记载,不过稍显简略:这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便来赶趁。……不移时,楼上鼓打二更。时迁上到楼上,只做买闹鹅儿的,各处阁子里去看。撞见解珍、解宝,拖着钢叉,叉上挂着兔儿,在阁前踅着。

  梁山好汉为智取大名府,不少都乔装改扮成赶趁夜市的小商小贩了。早市见于《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那回,写到宋江被阎婆惜晾了大半夜,挨到五更天,出得阎婆惜家门:“忍那口气没出处,一直要奔回下处来。却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那老儿见是宋江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宋江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王公道:‘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宋江道:‘最好。’就凳上坐了,那老子浓浓的奉一盏二陈汤,递与宋江吃。”

  这里写了郓城县的早市,而“石秀智杀裴如海”一回也写了蓟州(今天津蓟县)的早市:“却说本处城中一个卖糕粥的王公,其日早挑着担糕粥,点着个灯笼,一个小猴子跟着出来赶早市。”两处早市,一个是县城里的,一个是州城里的,反映了宋代城市的早市现象。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往往夜市三更才结束,早市“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开封城著名的大酒店潘楼,“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鹑兔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生意一茬接一茬,异常的兴隆、繁忙。

  南宋时的都城杭州,其夜市《都城纪胜》有如下描述:中瓦前的夜市最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如遇元宵犹盛”。

  据《东京梦华录》,早市又叫鬼市: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毎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为何叫“鬼市”,大概是五更至拂晓这段时间,是传说中鬼出没的时间,鸡鸣之前,鬼要返回阴间。这与早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的特征完全相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年08月2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
下一条: ·[唐卉]伊利昂与特洛伊:在神话与历史之间
   相关链接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梁爽]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
·[宋娟 王雨蒙]宋代笔记与宋代文人游宦四方的民俗书写·[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蒋亭亭]梁山水浒人物传说传承与传播的影响因素探析·[王华龙]宋代武成王庙中赵充国陪祀初探
·[王雨蒙 秦天碧]《倦游杂录》中南方特殊的饮食习俗载录·[刘凯绮]论《游宦纪闻》中的风土人情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程波涛]世态风物与人文关照交错下的艺术镜像
·[虞云国]宋元时代的足球:由盛而衰的全民娱乐风尚·邓莉丽:《宋代金银饰品与民俗文化》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郜冬萍]水浒叶子的生命律动
·[陶立璠]宋代笔记小说对民俗学的贡献·[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董德英]两宋节日突发事件及应对机制·[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