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
  作者:吕凤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1 | 点击数:22112
 
士大夫中参禅问道者亦极为普遍。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殿中侍御史孙升上奏曰:“比来京都士大夫顾不自信其学,乃求问于浮屠之门,其为愚惑甚矣。臣访闻慧林法云,士大夫有朝夕游息于其间,而又引其家妇人女子出入无间,参禅入室,与其徒杂扰,昏暮而出,恬然不以为怪,此于朝廷风化不为无损……”(注:《历代名臣奏议》第116卷《风俗》。)苏轼曰:“今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注:《苏轼文集》卷25《议学校贡举状》。)王癖之《渑水燕谈录》卷三《奇节》曰:“近年,士大夫多修佛学,往往作为偈颂,以发明禅理。”陆九渊说:“佛老之徒遍天下,其说皆足以动人,士大夫鲜不溺焉。”(注:《象山先生全集》卷3《与曹立之书二》。)例北宋禅僧归云如本在《丛林辨佞篇》中说:“本朝富郑公弼,问道于子颙禅师,书尺偈颂凡一十四纸,碑于台之鸿福两廊壁间,灼见前辈主法之严,王公贵人信道之笃也。……如杨大年侍郎、李和文都尉见广慧琏、石门聪并慈明诸大老,激扬酬唱,般般见诸禅书。……近世张无垢参政、李汉老参政、吕居仁学士,皆见妙喜老人,登堂入室,谓之方外道友。爱憎逆顺,雷辉电扫,脱略世俗构忌,观者敛衽辟易,罔窥涯涣。”除上述数人外,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吕公著、赵抃等一大批文人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文武官员中,更不乏虔诚的佛教徒,如王仁镐“性端谨俭约,崇信释氏,所得傣禄,多奉佛饭僧,每晨诵佛经五卷,或至日旰方出视事。从事刘谦责仁镐曰:‘公贵为藩侯,不能勤恤百姓,孜孜事佛,何也?’仁镐敛容逊谢,无恤色。当时称其长者”。(注:《宋史》卷261《王仁镐传》。)崔颂“笃信释氏,睹佛像必拜”。(注:《宋史》卷431《崔颂传》。)北宋名相王旦,“性好释氏,临终遗命剃发着僧衣,棺中勿藏金玉,用荼毗火葬法,作卵塔而不为坟”。(注:司马光《涑水记闻》卷7。)王宾“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赉数千万,俱奉释氏”。(注:《宋史》卷276《王宾传》。)朱寿昌,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遂失母所在。寿昌哀慕不已。及长,乃解官访母,遍走四方,备历艰难,见者莫不怜之。闻佛书有水忏者,其说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寿昌乃昼夜诵持,仍刺血忏,募板印施于人,惟愿见母。……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注:沈括《梦溪笔谈》卷9《人事一》。)“赵清献公自钱塘告老归……终日食素……鸡鸣净人,治佛室、香火……暮年尚能礼佛,百拜诵经至晨。”(注: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2。)韩世忠“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孟珙“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注:《宋史》卷364《韩世忠传》;《宋史》卷412《孟珙传》。)
至于平民百姓,信佛之风更是盛行。如“鄱阳焦德一吉甫之母邹氏,平昔向善,寡言语,不谈人是非,唯笃志奉佛”。(注:《夷坚支志癸》卷9《焦母大钱》。)“丽水商人王七六,……常日奉事僧伽大圣甚谨,虽出行,亦以画像自随,旦暮香火瞻敬”。(注:《夷坚支志丁》卷8《王七六僧伽》。)
 
二、宋代佛教信仰的具体表现
 
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庙神膜拜上。人们纷纷以烧香拜佛、供奉果品、布施斋僧、修建佛寺、塑像造塔、刻印佛经、许愿还愿、放生吃素、念经拜佛、广作法事、传经朝岳、结社集会等方式来表达对佛教或菩萨的景仰和崇拜。
1.放生
佛教宣称以慈悲为本,如“佛言五戒,以杀戒为首;佛言十业,以杀业为首”。并宣称不杀生可得长寿。例《大藏经》云:人不杀得长从命报。如“爱护物命及放生施食,皆得长寿”。(注:《善诱文·仁寿必鉴》;《善诱文·五戒之首》。)《善诱文·好生之德》曰:“天地以好生为德,故羽毛鳞介,无一不遂其性。诸佛以慈悲为念,故蠢动含灵,无一不适其情。此无他,只是存心广大,一切众生,皆吾爱子;一切血属,皆吾性命。则放生讵可缓耶。世人当知戒杀,止足以解物之冤,若能放生,不惟与物为恩,又集无穷之福……”在这种观念下,“不杀生”已成为当时信佛者的基本戒律,如胡弈修“为笃信因果,平生未尝杀活物,在杭时,因其人喜食鲜,多细碎水类,日不下千万,公谆谆诱劝,食者遂绝,而业者为改”。(注:李公端《姑溪居士文集》后集卷19《故朝请郎直秘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赠徽猷阁待制胡公行状》。)“放生”则是不杀生的另一方面。随着佛教的普及,随唐以来逐渐形成的放生、食素习俗,至宋代渐趋普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高福进]射日神话及其寓意再探
下一条: ·[李子贤]被固定了的神话与存活着的神话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
·[张瑶]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