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地区的哈尼族男女平等,入学的女生和当干部、教师的妇女人数,不比男性少。有生育能力的女子受到尊重。
二
18年来,西双版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方面,西双版纳的变化在云南是较为突出的,西双版纳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全省民族聚居区处于显著位置。
调查发现商品生产在全州普及迅速。有的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把传统的粮食作物作为商品来生产,不仅满足自身需要,而且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为目的。如扩大优质稻的种植,使种植质高价优,且又有市场的粮食作物成为农民致富的途径。有的村寨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生产,转变为经济作物的生产。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现象都是农民商品意识增强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纪中叶还处于以刀耕火种、食物共享、刻木纪事为主要特征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同胞,近十年来,种植了大量的砂仁、茶叶等,经济收入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好势头。有的村寨农民则纯粹从事商品经营等二、三产业活动,而且人数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商品生产的普及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除建好本地市场外,西双版纳与省内及省外的市场信息行情全部联通。全州商品的规模化、系统化和市场化,已经跟内地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一致。傣族等民族在改革开放之后,商品意识、风险意识及其承受力明显增强,大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环境,使村寨与游览区几乎融为一体,与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中外旅客相适应的服务行业及市场体制逐渐得到完善。在商品经济不占主导地位的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范围内以生产商品来谋生的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却有着人数较多的队伍,这些人大多集中在旅游区附近的村寨,人数居全省各少数民族之首。
18年来,西双版纳的教育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从1997年度在校学生的情况来看,目前电大学生已有哈尼族32人,拉祜族1人,基诺族6人,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情况。
中专学生中,哈尼族408人,拉祜族203人,基诺族84人;在职业中学生中,有哈尼族389人,拉祜族178人,基诺族60人,18年前总共不足10人。
在普通中学中,有哈尼族6118人,拉祜族1119人,基诺族987人;在小学生中哈尼族25516人,拉祜族7842人,基诺族3183人。
18年前调查过的景洪县基诺乡人口已有11022人, 目前有大学生59人,在校中学生454人,小学生1991人。中学入学率为96.19%,小学入学率为99.8%。
在勐腊县的曼端养寨,人口为320人,18年前没有一个中学生, 只有3个小学生。现已有小学生29人,中学生22人;蚌学寨有小学生13 人,中学生2人,以前,这个寨没有一个中小学生。
青年人已不会唱本民族的山歌,只有老一辈的人可以唱上几首,但青年人唱的流行歌曲不比大都市的青年人差,时兴的歌曲二三天内便在村寨流行开来。
骑自行车的青年人,大多换了摩托车。这便扩大了他们活动空间,也显示自己的财富和本领。
四个民族的婚姻和恋爱都还是很自由的。离婚率不高,但在择偶上,姑娘更喜欢外乡人,不少人跟生意人和包工头结了婚,离开了村寨。男孩子仍喜欢找本乡人为妻。
民族服装已不多见,只有在节日时人们才穿民族服装。人们认为制做民族服装,费钱,费时,又不方便,青年男女都穿时装。姑娘们穿的时装与外地来的旅客相比毫不逊色。18年前这四个民族基本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每家每户有时靠渔猎和农产品、小商品的零星贩卖,得到微薄的收入,而且收入极不稳定,因此无法估计他们的年均收入。目前,这四个民族的年均收入约在700至800元之间。基诺族略高, 为982元。克木人最高,为1158元。这两个民族除了靠旅游外,基诺族的种药材和克木人的种橡胶,使他们有较高的收入。
他们的居所原来为传统的竹楼,现在大多已改建为砖瓦盖的小楼。靠近城镇和旅游区附近几乎全都改建为砖瓦房。室内的火塘因没有燃料而已名不符实。电灯和液化炉已日益增多。往日火塘边的边歌边舞,已不复存在,人们少了个交际和欢乐的场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