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张世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8 | 点击数:12230
 
村寨都已通了电,有电视机的人家日益增多,各种家用电器也随之进入了家家户户。
公房没有了,火塘没有了,“串姑娘”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村边的卡拉OK厅,是青年的好去处。
18年前,调查过的四个民族的村寨,青少年犯罪率极低,各村寨大都夜不闭户,恶性犯罪事件从未发生。如今,经济犯罪、盗窃、斗殴、吸毒已时有发生。1998年曾发生基诺族青年团伙杀人抢劫的重大恶性犯罪事件。
四个民族的宗教祭祀、节日礼仪、习俗、禁忌、婚丧仪式都依然保存,村寨中有喜庆的事,仍全村庆祝,歌舞欢乐,通宵达旦。基诺族的成人礼,各民族的“上新房”,仍受到重视。
这四个民族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接受了傣族文化的长期影响,也受了泰国、缅甸、老挝的文化影响,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近年来,现代化的冲击日益显著,每天有从国内外来的18个民航航班以及数以百计的车辆和成队的船舶,不停地带来国内外大量的旅客,他们带来各种信息和新鲜事物,也带来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东西,这一切都在对这些民族的村寨产生影响。
显而易见的是,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已从18年前的主要地位退下,社会学习开始起主导作用。由于现代生活的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文化科学技术,同时,学校教育的影响在逐渐增强。封闭型的村寨已被打开,青少年从封闭型的人格向开放型人格转化,多数人要离开村寨到外面走一走,闯荡一番,每年有不少姑娘嫁到外地。
四个民族都信奉一种自己特有的崇拜自然的宗教,只有极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这种宗教信仰多年来比较稳固。
青少年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人际交往频繁,人际沟通渠道日益增多,多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依然较强。
商品经营的观念,坝区与山区、旅游区与非旅游区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贫富差别的距离,今后仍将增大。
这些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一些特殊原因,法制极不健全。另一方面,犯罪率将会增加,特别是经济犯罪。在青少年中,滥用毒品与艾滋病的增多,引起人们的忧虑。
这四个民族虽受到了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但各民族的习俗、礼仪仍然保持未变。如老年人仍受到敬重,各民族社会生活仍安定和谐,人际交往与沟通仍十分顺畅。
 
 
(一)自80年代以来,以上这四个民族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以及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他们有的已从自然经济跃入到现代市场经济,他们的生活已非昔日可比,而且今后还会过得更好。但这四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是显而易见、长期不变的,他们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素质与心理特点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本民族的人民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即便是青年人也是如此。这四个民族步出封闭或半封闭社会,受到极多外来的或外民族的文化影响,但他们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爱好、气质等,都显见于生活、工作与学习之中。
(二)这四个民族的家庭教育或家族影响,对青少年具有关键作用。如今,学校教育已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学校应加强科学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三)1999年8月,加拿大王后学院(Queen's university)跨文化心理学专家贝利(J.Berry)在他的专题报告中强调民族的单一文化心理与跨文化心理都十分重要,二者相互依存,有文化心理的比较,发现相同与差异,才能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研究民族的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应考虑这一观点。
(本文原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兰州)2000年02期,第67~73页,图表、注释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古村落保护: 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图破局
下一条: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叫卖声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屈武]基诺族大鼓舞的传承困境与对策建议
·[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谢红萍]历史事实、族群记忆与现实表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