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作者:祁庆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8 | 点击数:13469
 
  
三、民族传承物——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这是不言而喻的,非自然的、由人工加工制作的实物是不是文化?为了表述实物与文化的关系,出现“物质文化”一词,与“精神文化”相对。较早的一种看法是把物质文化看成文化元素的技术及人工制品。在我国,把物质文化看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的说法相当流行。物质文化用起来有时很方便,但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一术语本身是矛盾的,因为文化是抽象的,是一种非物质的关系。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认为:“重要的不是事实的斧头、外衣或小麦,而是关于它们的概念,其生产方式和使用的知识,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上的地位。其重要在使这种知识、概念和功能的传递到下代及传播到其它文化中。至于实物的本体,很快就要被消耗掉了。……因此,除非文字上的差别对实际观察有其方便之外,我们最好忘却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区别。”(注:A.L.Kroeber,Anthropology,New York, Harcourt,Brace,1948,PP.295—6。)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说:“在人类学研究的早期发展中,物质文化一词所指的就是人工制品。然而人类学家现代的趋势是从文化概念中排除实物的本身,但却涵括可称为实物模式的那些东西。因此,石斧的本身不认为是文化元素,而其形状、大小、制作、质料等特征,才是一个社会之文化元素。”(注:Ralph Linton,The Tree of Culture,New York,Knopf,1955,PP.36—37。)
把物质文化等同于人工制品是错误的,认为物质文化不是人类制造的物质财富本身,而是创造和使用它们的知识和观念的见解虽然可取,但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对应又使这种见解不能自圆其说。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都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包括使用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等)去制作和使用的,因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物态产品中都寓含着文化价值观。人类的物质财富具有文化的属性,是文化的载体。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离开物质载体是不可能产生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负载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物态系统,我们称之为传承物。其特征是:1)民族认同性, 即传承物在一个民族的多数成员的心目中,被公认为是“本族的”。2)文物性, 不仅那些从地下发掘的普遍文物,以及地上保留的历史文物,还有在民众生活中正在使用的具有“活文物”性质的使用物,都鲜明地表现出传承物的文物特征。历史文物以发掘、发现、搜集等手段使传统文化的遗址遗物重现,成为现实中可以见到的传承物。而“活文物”作为使用物正在现时生活中流传。3 )工艺性,所有的传承物,都体现出一个民族、群体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技意识、制作方式和工艺水平。论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不能忽视其价值观的载体——传承物。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考古遗迹和名胜古迹
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和游牧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等。一般地说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我国古代遗迹非常丰富,其中许多遗迹与古代少数民族有密切的关系。距今5000—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栽培水稻及干栏式建筑遗物,是古代百越族群的发明创造。黄河下游山东大汶口文化与古代东夷、黄河上游马家窖文化与古代羌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汉以来的37处古遗址中,10余处属于少数民族,其中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故城遗址、吐鲁番县高昌遗址和雅尔湖故城遗址,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遗址、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宁城县辽中京遗址、元上都遗址,云南省大理市太和城遗址,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阿城县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吉林省集安县九都山遗址,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古格王国遗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遗址等。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55处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17处:吉林省集安县汉至唐的洞沟古墓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渤海时的六顶山古墓群、和龙县龙头山古墓群,辽宁省沈阳市清昭陵、新宾县永陵、沈阳市福陵,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左旗辽陵及奉陵邑、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新疆吐鲁番晋至唐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喀什市阿巴和加麻札(墓),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西藏自治区穷结县吐蕃时的藏王墓,四川珙县宋至清时的 ②人悬棺葬,贵州大方县明时的奢香墓,福建省泉州市元时的伊斯兰教圣墓,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易县的清西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车锡伦]清末民国间常州地区刊印的宝卷
下一条: ·[张冠梓]冲突与调适:南方山地民族的法律多元主义格局及其走向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