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杨利慧]21世纪以来的中外神话学[1]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22 | 点击数:31132
 

  [20] 《神话理论》,第311页,英文原文见138页。

  [21] 《神话理论》,第312页。

  [22] 《神话理论》,第315~316页。

  [23] 本节介绍文字的德文翻译得到简涛和吴秀杰的诸多帮助,特致谢忱!

  [24] 见赵宗福主编《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第175~183页。

  [25] In China’s Creation and Origin Myths: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s in Oral and Written Traditions, p.3.

  [26] 该文收入赵宗福主编《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第235~254页。

  [27] 山田仁史:《台湾原住民有关星辰的观念与神话》,见陈器文主编:《新世纪神话研究之反思》,第474页,《兴大中文学报》第27期增刊,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出版,2011年。

  [28] 同上,第488页。

  [29]见陈器文主编:《新世纪神话研究之反思》,第517~548页。

  [30] 金绳初美、王孝廉:《日本语中国西南地区的兄妹婚神话之比较研究——以始祖诞生为中心》,见李子贤、李存贵主编:《形态·语境·视野——兄妹婚神话与信仰民俗暨云南省开远市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3~50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31] 此节信息得到山田仁史教授的指教,特致谢忱。

  [32] 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撞》,第186~18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3] 同上,第191页。

  [34] 普洛克路斯特斯(Procrustes)是希腊神话中臭名昭著的强盗。他开了一个黑店,任何人一旦落入他的魔掌,就会被他残酷杀害。他把虏获的人放在一张铁床上,如果身体比床长,他就砍去长出的部分;如果比床短,他就用力把身体拉得和床一样长。他用这种方法杀害了很多人。“普洛克路斯特斯之床”的意思是试图使所有的人符合一个标准、一种思想或行为模式的做法。

  [35] 郑在书:《对建立“差异的神话学”的一些意见》,《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6] 尽管很少,但并不是完全阙如,比如陈连山在《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论中国神话学界使用西方现代神话概念的成就与局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一文中,就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

  [37] 参见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视角》,《河北学刊》2011年第3期。

  [38] 叶舒宪:《鲧禹启化熊神话通解——四重证据的立体释古方法》,载《兴大中文学报•文学与神话特刊》,2008(11)。

  [39]例如《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文学理论前沿》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4期)、《新神话主义与文化寻根》(《人民政协报》2010年7月12日)等等。

  [40] 吕微:《神话信仰—叙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代序)》,见杨利慧、张霞等著:《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第21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1] 吕微:《神话信仰-叙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代序)》,见杨利慧、张霞等著:《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第13页。

  [42] 更多思考和更详细的分析请参阅该书“总论”部分。

  [43] Lihui Yang,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 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 Reprinted b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61.

  [44] Lihui Yang,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 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p. 61.

  [45] 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第266页。

  [46] 依据笔者2008年的田野考察。

  [47] 当然,这一调查结果会受到学生所学专业的较大影响,理工科学生的情形应当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对于校园生活占据着其日常生活主要位置的广大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教师在民间传统传承中的作用无论如何都不容忽视。

  [48] Robert Segal,《神话理论》,第3页;[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导言》,见《西方神话学读本》,第3页。

  [49] 阿兰·邓迪斯:《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见《西方神话学读本》,33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20世纪的中国神话研究
下一条: ·[林继富]百年来中国民间故事的集录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