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傅斌]社区博物馆与城镇化过程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傅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9 | 点击数:7575
 

  从精英教化到公众自用:社区博物馆的建设要旨

  社区博物馆尽管是博物馆形式向社会基层的下沉,却将极大地拓宽博物馆存在与行为的边界。

  如果说传统博物馆是精英向大众的启蒙与知识普及手段——这点不论在西方博物馆诞生与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国先贤引进和探索的过程中,均体现无遗。社区博物馆则是要将博物馆这个工具自身直接交予社区居民,变成他们借助于社区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开展自我保护传承、自主学习探索、寻求自我发展的工具。因此,社区博物馆受众和博物馆业务活动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概括地说,就是重心更加下移,边界更为模糊,彻底融入社区并直接促进基层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实,除了观众与遗产本体向度方面的区别之外,社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传统博物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目的仍然是通过遗产的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宣传教育服务等博物馆业务活动来实现保存与传承、激励创新的目的。

  但是,社区博物馆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乃在于社区的认同与参与,因为社区博物馆不像传统博物馆那样可以是由外来植入的“建筑+藏品+展览”这样的机构,可以空降于某地,高高在上地屏蔽在社区之外。它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从社区土壤中成长出来的。尽管概念和博物馆方法可以引进,种子可以借用,但是在社区博物馆建设中必须实现传统博物馆的基因片段与社区文化、社区生活的成功对接,并通过社区博物馆对社区里的文化遗产及其功能优化提升,对社区与遗产相关活动进行博物馆化改造,甚至渗透到社区的日常生活生产与交流之中,更加充分地体现博物馆的工具实质。

  宋向光先生认为,社区博物馆除了传统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外,其构成要素中还包括社区成员、社区空间、社区遗产以及社区价值。因此,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也应该有不同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应该有更符合社区精神的实施路径与运营模式。

  比如,社区博物馆可以不必像传统博物馆那样建筑优先,它未必一定要新建高大的建筑,关键是其是否能够担负起博物馆基本功能和很好地发挥公共性精神文化空间的作用。它可以是新建,更也可以是保存着历史记忆的社区内传统的公共空间,比如祠堂在功能上的创造性转换。前述世界上首个社区博物馆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即利用社区里即将废弃的老电影院而建。

  社区博物馆的藏品与展品更多地应该记录社区历史,反映社区环境,体现社区特色。它既有传统地方史志性博物馆的特点,也更强调与社区居民社区生活的直接相关性,强调社区记忆。因此,社区博物馆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藏品征集策略和使用方案。社区博物馆未必一定要有多么丰富、精美的馆藏,但是它应该可以通过众筹等方式将社区环境、社区生活、社区历史与现实等丰富地展示出来,将博物馆内外的社区遗产有效地关联起来,甚至引导社区自觉地进入一个博物馆化的生存状态。

  社区博物馆的业务活动强调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其展览展示活动以及社会教育、社会服务工作首先应该面向社区居民,成为他们认知社区的窗口,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及关于社区关注热点和发展论题的论坛。在展览与相关活动方案的策划中就应该有社区代表的参与,在运营和实施的过程中更不能离开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因为社区博物馆里包括了社区居民,所以无论是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中,都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政府、专家和博物馆人、社区及其居民等的关系,尤其是对于社区居民作为博物馆的设计者、管理者、运作者和使用者,应该有制度上的设计和保障。前述的安纳寇斯蒂亚社区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主体是街坊顾问委员会(Neighborhood Advisory Committee),由来自社区各阶层的75名成员组成,每月开会一次,决定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等的内容和举办方式等。1974年,法国勃艮第省诞生了法国一系列生态和社区博物馆的第一座——克蕊苏·蒙特修人与工业博物馆,其中克蕊苏是一个美罗的军火工业城,蒙特修是与之相邻的废弃的矿业城,该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在一个工业衰败的社区里重振人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谋求可持续发展,其管理和运营主体是一个名为博物馆协会的组织,会员分为团体(如地方政府)和个人(如专家和居民),其下又分使用者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科学顾问委员会。政府管理部门和博物馆专业人员不再是唯一的权力核心,社区居民代表、义工和博物馆之友等,与专业人员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博物馆内部组织从传统的金字塔式转变为扁平式,并引进大量社区内外的人财物资源为博物馆和社区所用。

  总之,社区博物馆以与传统博物馆完全不同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模式,而成为社区交流的中心,社区公民可持续发展的培力中心。它和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同的是,它是通过社区的遗产资源及社区的物——与社区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有关的自然与人为之物,在信息时代,重新回归信息的载体自身,通过博物馆的理论与方法,挖掘、展示、传播并教会社区内外的居民直接读取这些物证的信息,获得信息与知识,搭建自己关于自身身份与发展愿景的认知,以此来促进整个社区进入一种博物馆化与信息生态化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因此,可以说社区博物馆乃是促进社区发展的社区文化的熔炉和社区营造的发动机,或者说社区博物馆的实践乃是在探索一种带有历史维度的生态文明的生存方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4-03-1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吴重庆]“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
下一条: ·[王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论探析
   相关链接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吴茂颖]超越对立:从馆舍到活态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舒宇]非遗视域下的辽宁省博物馆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陆慧玲]国际文化政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
·[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郭文钠]“非遗在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
·[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程瑶]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
·[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置于核心地位”·[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