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联办会议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联办会议

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对话
  作者:记者 朱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26 | 点击数:2981
 


  本报青海讯(记者朱羿)7月17—19日,“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中、美、俄、英、德、法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史诗”研究与发展。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出席论坛并讲话。

  被誉为“东方伊利亚特”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全面反映了藏民族文化的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武寅指出,那些口头史诗,不仅是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她从学理角度对我国民族史诗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指出,中国的史诗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形成了系统的中国史诗学研究。随着史诗研究的范式转换和文化自觉,今天的中国史诗学形成了既有丰富田野经验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研究队伍,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以多种文字出版的史诗文本,涌现出一批有见地、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渐次形成了带有一定学派特点的中国史诗学体系。

  吉狄马加以《格萨尔》为例,指出史诗研究要实现五个转向:即从对过去的史诗的关注转向对当下的史诗的关注;从对史诗文本的关注转向对史诗语境的关注;从对普遍性的寻求转向民族志研究;从对集体性的关注转向对个人(特别是有创造性的艺人)的关注;从对静态的事项的关注转向对动态的实际表演和交流过程的关注。

  据了解,此次论坛旨在依托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探讨,研究世界各民族史诗在21世纪的现实意义,促进我国《格萨尔》与世界各民族史诗之间的对话,以探溯源远流长的史诗文化,着力推进世界各民族史诗文化的比较研究,不断推动“格萨尔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论坛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承办,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民俗学会协办。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07月20日第333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集体合影
下一条: ·中国民俗志编修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