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傅玛瑞]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
  作者:傅玛瑞(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6 | 点击数:14930
 

  结论

  认为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制造了类似格林兄弟式的“虚假的、模仿性的口头传承作品”肯定失之公平[8] (P359)。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创造了非常多元的书面转录民间文学的形式。在一些文本中,所谓的“封建迷信”被毫无遮掩地提及,但是对它们的操作实施的描写还是被蒙上了一层面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可能对它们进行重构。

  本文旨在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一个相对而言自成一体的巨大资料源即“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卷本的产生和规模,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文本实例对这些资料的价值进行说明。综合上述知识,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呢?

  就口头传承的书面化这一问题而言,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丰富的材料可供研究,有如此众多的可能性可以用来检验(它们的本真性),有如此斑驳多彩的理论知识和民俗志描写作为参考。在这样的知识背景基础上,我们似乎可以把数量无限的民间文学出版物进行归类,可以理解不同民间文学形成的地域性背景和特征。我本人对中国物质文化的研究实践表明,在重构东北地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即这一地区的火炕文化时,东北三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卷本可以被当作非常重要的资料予以使用。

  我们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间文学搜集者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同时也感谢他们在将口头文本转化为书面文本时做到了基本认真仔细的转录。这些民间文学资料为我们了解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提供了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当今急迫的任务是,如何使“全部资料”得以保存并能为学术研究所用。稍微长远一点的问题便是:我们将以何种方式利用它们?

  参考文献

  [1][美]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至1937年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M].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刘守华.谈精华与糟粕的分辨与处理[A].刘守华.故事学纲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办公室.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Z].1987.

  [4][苏联]尤·科鲁格洛夫.民间文学实习手册[M].夏宇继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

  [5]季成.任重行难 成绩斐然——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已逾十年[J].民间文化,1997,(1).

  [6]乌丙安.关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编辑出版介绍[Z].未刊稿,1991.

  [7]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抚松县集成办公室.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抚松县故事卷:下[Z].1987.

  [8]Rhrich, Lutz, Erzhlforschung, ir Rolf W.Brednich [Hg.].GrundriB der Volkskunde: Einführung in die Forschungsfelder der europischen Ethnologie[M].Berlin: Reimer, 1994, S.353—379.

  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20050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刘大先]新媒体时代的多民族文学——从格萨尔王谈起
下一条: ·[尹虎彬]民俗学与民族文学
   相关链接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