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
——论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特点和风格
  作者:吴凤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02 | 点击数:12765
 
 
史学史的工作,是很艰巨的科学工作。单就中国史学史来说,汉文史书浩如烟海,整理出来一条发展的线索,已经很不容易。国内的兄弟民族,如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白族等,也都有他们的史学,现在我们知道得还很少。把中国史学史写成一部多民族的中国史学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写兄弟民族的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就不算完整。[20](P178)
 
综上所述,重视民族问题,关注民族史研究,提倡发掘民族史学,是白先生在民族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之一。从他对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研究、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所提出的理论见解看,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民族问题的研究为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民族史的研究也成为提升民族研究理论的基础,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为进一步开展民族研究指示了门径。白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全局的器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对民族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所反映的理论风格和学术特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民族问题的理论看法所具有的影响力,他关于民族史研究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产生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以及他对民族史学发展及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种种建议和设想所带来的民族史学的长足进步[23],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
①参见刘先照:《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一代开拓者》;陈连开:《开拓·创新·富于启发的理论成果》;马寿千:《回族史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以上均见于《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285-321页。武尚清:《科学的民族史观的重要成果》;陈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李松茂:《白寿彝先生关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杨怀中:《积累四十年终成四册书》;以上均见于《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381-456页。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②吕振羽认为:“汉族是全世界第一位人口众多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部分。中华民族四千年光荣的文明历史,过去辉煌灿烂的封建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流,对全人类的文明,也有着伟大的贡献,而其主要创造者也是汉族。决定全民族命运的伟大抗战事业,‘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蒋介石匪帮的统治完成全民族解放的伟大神圣事业’,主要也由汉族在担当。但同样不容否认,中国境内其他兄弟民族,对过去中国文化的创造也都直接间接或多或少有其不朽的贡献;对神圣民族抗战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解放战争也都有相当的功绩。”见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版,第3页。
③参见《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选集》,甘肃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④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条目分类目录”[民族史学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白寿彝.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几个理论问题[A].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白寿彝.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J].史学史研究,1991,(2).
[3]白寿彝.在历史剧与民族关系座谈会上的发言[A].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5]白寿彝.在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A].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册[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6).
[7]白寿彝.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史的结合[N].光明日报,1951-03-23.
[8]白寿彝.谈民族史[A].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白寿彝.关于回族史工作的几点意见[A].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1]王锺翰.中国民族史: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3]牙含章.回回民族的杰出史学家[A].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4]瞿林东.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简介[A].瞿林东.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15]吴晗.历史教材和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1961,(9).
[16]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1-2).
[17]翁独健.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闭幕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1,(4).
[18]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9]白寿彝.关于民族史的工作[J].史学史研究,1988,(4).
[20]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1]白寿彝.座谈会上的开场白[J].史学史研究,1985,(2).
[22]白寿彝.关于史学工作的几点意见[J].史学史研究,1985,(2).
[23]李珍.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
(本文原载《回族研究》2006年02期,第41~4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走向民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
下一条: ·任东权:守护韩国民俗50年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彭栓红]云冈石窟晚期造像的审美新变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