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高有鹏]刘锡诚印象
  作者:高有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2 | 点击数:3768
 

  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生于1935年2月,山东昌乐人。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在北京大学俄文系读书,受教于著名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曹靖华先生,学的是俄罗斯文学,最终却喜爱上了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民间文学,于是毕业后就由曹靖华推荐,直接进入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文革”后调到新华社当记者,又做了《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杂志的编辑,最后重新走进民间文学研究的阵营,成为民间文学学科的一位领导者和学人,亲历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曲折与兴盛。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的学术追求更为丰富,始终保持着一代学者特有的激情、信念与品格。其记者、学者、编辑的身份统一于其批评家的角色,使得其更敏锐;在文学与学术的发展中,批评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作为作家群体的保护者,一方面传达着时代的主流文化精神,一方面在社会、政府、作家之间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既需要饱满的热情与高度的责任心,又需要更广泛的涉猎,洞察世事风云。
 
  受俄罗斯文学及曹靖华的影响,刘锡诚更像一个诗人。在他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可以看到他殉道者的身影。如此评说一个学科的历史,没有亲身的经历与感受,没有当年对这个学科的热烈拥抱,没有对《中国原始艺术》等著作的埋头写作,包括在人生经历中对社会、人生、历史的特殊理解,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如何能够撰写出这样具有史诗般价值的巨著呢?
 
  知道刘锡诚其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大学读书时期。当时,刘锡诚是较知名的文艺批评家。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到处回响着向科学进军的号声。那时,我们刚刚从田野走进大学,对文学充满崇拜之情。恰逢年轻的批评家刘思谦从另外一个大学调到我们这里,讲当代文学,讲得神采飞扬。她讲当代小说、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形势、文学生活,讲到刘锡诚等人。记得我曾经交给老师一篇比较茅盾、何其芳、冯牧和刘锡诚等人的批评风格的文章,可能是太不成熟,或者走了极端,没有得到老师的回音。但是,刘锡诚这个名字已经深刻在脑海中。临毕业的一段时间,恰巧在旧书摊上买到刘锡诚1950年代翻译的一本书,同时在书店买到他新出版的《论高尔基与民间文学》,我怀着梦想,走进了我人生的“后知青”时代,到社会基层锻炼自己。1988年春,我得到一个参加中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研讨会的机会,会议在广州、珠海、深圳、澳门、香港等地流动进行,其间见到了刘锡诚。我在会议中作了“民间作家学论纲”的演讲。刘锡诚说,这个课题很复杂,很有意义,但更要注意作家群体与民间文学的联系。后来,我的“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中国现代作家的民间文学观”论题的完成便受了刘锡诚的许多启发。几年后,我陪张振犁先生到北京参加钟敬文老人的九十五华诞学术纪念讨论会,其间拜访了刘锡诚,久别重逢,他讲了当年许多文坛轶事,可谓极其宝贵的文学史料。这些史料日后被整理为《在文坛边缘上》一书,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锡诚出身农家,与民间文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其童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在战火中读书,在战火中树立了献身中华民族的信念。当年,因为极度营养不良,他得了夜盲症,经受过许多磨难,却痴心不改自己的追求。应该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哨兵,淡然于物外,对民族文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情怀。
 
  这些年,他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运动,走遍东西南北。与当年他组织中国和芬兰联合进行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相比,现在的条件更加优裕。他最为不满的有两件事情,一是用民俗学代替民间文学学科,抹杀了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一是学术体制与学术机制发展中存在割裂民间文学主体的严重倾向。他满怀激情地写了《向国家学位委员会进一言》的文章,希望保持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学科中的位置;王泉根、刘守华等学者也随同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当前,忽视民族文化根源的行为大有存在,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强烈诉求,成为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文化发展需要多元,我们必须正视民族传统与民族利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最直接的声音,中国的四大传说、三大史诗等民间文学,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丝毫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价值,我们的民间文艺学应该单独成为一级学科,其研究对象、学科价值都非常特殊、重要。刘锡诚认为,学科发展中的民间文艺学,包含着神话学、故事学,以及各种民间艺术学、民间工艺等,它们都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标志,而且是一般文学学科所不能包含得了的。更何况我们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与条件,一方面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社会文化发展,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如此才能够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认同感;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运动的开展。十年来,我们不但挖掘整理出一大批惊人的民族文化财富,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保护,而且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为民间文艺学科的独立设置建言呼吁,更希望有更多终生献身于民间文学事业的学者。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08月20日第34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梁文道:再造文明与恪守传统的变奏
下一条: ·[张泽洪]鸟居龙藏:人类学西南研究的开拓者
   相关链接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
·[韩冰雪]论刘锡诚的民间文学诗学研究·[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李扬 陆慧玲]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刘锡诚]我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毛巧晖]新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七十年·[王雪]高擎民间文艺学旗帜——评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
·[庄振富]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回顾——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述评·[祝鹏程]2018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研究的审视·[林继富]路径与方向:“丝绸之路”沿线民间文学研究
·[赵洪娟]大众传媒时代民间文学研究模式探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简介
·相识满天下 知音世不稀——刘锡诚先生访谈录·[刘锡诚]抗战中的民间文学家们
·[刘锡诚]田野采风杂忆·[祝鹏程]2017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
·[刘锡诚]我和江绍原先生的治学交往·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