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泥玩的艺术魅力  杨振廷
 《美术观察》2007-12
 建言民间艺术的活态保护彭迪
 《美术观察》2007-11
 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乌丙安
 《美术观察》2007-11
 我们该怎么“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宁宇
 《美术观察》2007-11
 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 尹笑非
 《美术观察》2007-11
 漫谈民间美术的活态保护孙建君
 《美术观察》2007-11
 文化记忆:民间美术保护的文化原则乔晓光
 《美术观察》2007-11
 民间美术保护工作应注意的两个问题王海霞
 《美术观察》2007-11
 尊重民间艺人的自主权高晓黎
 《美术观察》2007-11
 浅谈中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的传承人问题吕焰
 《艺术评论》2007-10
 立象之美 尽意之道――谈古典舞中袖的审美感和文化感夏梦
 《艺术评论》2007-10
 侗族大歌的功能性特征浅析李 英
 《艺术评论》2007-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王文章  陈飞龙
 《求是》2007-17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河北大学博物馆 辛儒  河北大学 孙强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保护刍议――兼评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 为谁保护?》云南大学 曾萍 张晓萍
 《经济问题探索》2007-9
 文化遗产:呼唤科学的保护――委员、专家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王瑛(沙龙主持人) 冯骥才(嘉宾) 王耀华(嘉宾) 周和平(嘉宾) 罗哲文(嘉宾) 王文章(嘉宾)
 《中国政协》2007-9
 选准价值传承点――从虞舜文化谈到非物质文化传承鲁迅博物馆 陈漱渝
 《中国政协》2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新趋向 北京民俗博物馆资料研究室 关昕
 《博物馆研究》20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文化研究苏州大学 王荷英  宁波大学 谢丽娜
 《体育文化导刊》2007-11
 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重要意义   诸国本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7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之一 薛丽媛
 《剧影月报》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兼容与互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安雪梅
 《河北法学》2007-12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 院蔡群 任荣喜 邱望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 吕屏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彭家威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东方主义  集美大学文学院 夏敏
 《西藏大学学报》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初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 王光文
 《理论研究》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法理视角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汤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泰山学院中文系 李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原大学图书馆 于敏
 《平原大学学报》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思考北京工业大学 杨艳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肖京雨
 《法学杂志》2007-5
 论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内蒙古党委政法委 姜言文 内蒙古财经学院 滕晓慧
 《法学杂志》2007-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点思考――以河南中州大鼓兴盛原因为鉴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郑朝琳
 《神州民俗》2007-8
 浅谈文化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馆长 刘明军
 《神州民俗》2007-8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覃美娟
 《档案管理》2007-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的要义解析――以闽南传统戏曲艺术为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理念 机制 方法――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要素阐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资华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考察认定的几点意见辽宁大学教授 乌丙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祁庆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谁能让生活停止流动?――梭嘎生态博物馆的研究与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方李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的策划构想为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孙琦 马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启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马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徐辉鸿  西北政法大学 郭富青
 《法学》2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刘锡诚
 《文明》2007-7
 文化生态保护区问题刍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刘魁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承续民族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人民论坛》2007-17
 保护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 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起国庆
 《社会主义论坛》2007-9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葛剑雄
 《中外书摘》2007-1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  广州大学法学院朱俊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留住我们的文化记忆――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综述王文
 《中国政协》2007-8
 壮族歌咏文化与壮民族的族群认同  宜春学院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 平锋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声音保护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文系 李华
 《江西社会科学》2007-8
 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汪宇明 马木兰
 《旅游科学》2007-4
 公共档案馆的历史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胡艳艳
 《山西档案》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研究――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赵丽明
 《文史知识》2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法学界定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杨永芳
 《行政与法》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之确立重庆大学法学院 齐爱民  赵敏
 《电子知识产权》2007-8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张世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博弈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牟维 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李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
 保护武术遗产的思索与企盼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马剑
 《中华武术》2007-9
 世守之工 薪火相传:恢复组建“文物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工作室”纪略  中国文物研究所 建筑学博士 温玉清  中国文物研究所 研究员  殷力欣  中国文物研究所 传统工艺工作室主任刘志雄
 《建筑创作》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背景下的开封古城复古规划   杨永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满族说部与人类口传文化   周惠泉
 《社会科学战线》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定中的几个问题   樊嘉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当前原生态民歌问题研讨述评   陈宗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  美国圣塔莫尼克学院 吴琦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其意义 延边州委党校科研部 韩基灿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践述论   白京兰
 《新疆社科论坛》2007-4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丰富馆藏的思索四川省档案局 连萍  西南科技大学 刘兴国
 《四川档案》2007-4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高丙中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苑利 顾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
 构筑保护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探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卫民  国防科技大学 黄文伟
 《装饰》2007-8
 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云庆
 《图书情报工作》2007-8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经济价值与政治效应的思考――从其保护与发展谈起重庆文理学院 秦荣廷 皮锋
 《集团经济研究》200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济意义石家庄铁道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 王晓芬  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袁永昌   石家庄铁道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 王威
 《集团经济研究》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背景下的开封古城复古规划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杨永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依安县文化馆 王晓昱
 《理论观察》2007-4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内蒙古艺术研究所 乔玉光
 《实践》2007-8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定位福建省图书馆 蔡光龙
 《图书与情报》2007-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学习与研究》2007-8
 “非遗热”背后的冷思考 丛峰
 《政府法制》2007-7
 文化生态平衡意义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处 夏毅榕
 《商场现代化》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重庆大学法学院李晓秋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2007-7
 音乐类文化遗产商品化模式探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为例九江学院 欧阳时来 查振华
 《集团经济研究》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小康
 《探索与争鸣》2007-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探索与争鸣》2007-7
 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永州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调查 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陈永祥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中心校 叶国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存储 天津音乐学院档案馆 邢素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高校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汕头大学图书馆金文坚
 《图书馆学研究》2007-7
 文化孤岛与经济漏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推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牟维  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刘壮
 《集团经济研究》2007-6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 钟萍
 《古今农业》2007-2
 继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陈天培
 《农村经济》2007-6
 西部人文资源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为典型中国政法大学李东方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兼与王晓同志商榷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 牛爱军   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
 对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思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   李天义  何家国
 《电影评介》2007-4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   葛星  李建
 《东岳论丛》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刘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县图书馆 石亚萍
 《图书馆工作》2007-2
 传承人:“非遗”守望者――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鲁雯
 《中国人才》2007-13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湘潭大学管理学院 刘建平 陈姣凤 林龙飞
 《贵州民族研究》2007-3
 林业民俗文化探析   文红
 《农业考古》2007-3
 拿什么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樊娟
 《新经济导刊》2007-7
 中国文化遗产潜在的价值和意义宋雁
 《安徽文学》2007-7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张世均 甘爱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中国手艺”不会成为绝唱胡平
 《美术观察》2007-7
 传统技艺中的文化复兴唐克美
 《美术观察》2007-7
 传统工艺美术的再发现李砚祖
 《美术观察》2007-7
 辩证的艺术――古琴断想四则姜鲁沂  李卫
 《中华文化画报》2007-6
 多方参与的历史使命苑利
 《艺术评论》2007-6
 谁是“人间国宝”?――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传承人认定制度刘晓峰
 《艺术评论》2007-6
 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之转变翟风俭
 《艺术评论》2007-06
 刍议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云南省为例  大理学院图书馆 杨泽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
 别让“非遗热”变成“毁灭潮”傅国涌
 《中国经济周刊》2007-25
 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特质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辛儒  王海
 《河北科技图苑》2007-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风俗画   钟福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
 
 新安医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王键  牛淑平
 《中医药文化》2007-5
 
 从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转换
 吕屏
 《桂海论丛》2007-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与原真性保护   李映波  高晓医
 《云南档案》2007-5
 
 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 陈金华  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 庄智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
 长角苗人的艺术:纹饰与歌方李莉
 《中华文化画报》2007-4
 祭仪、戏剧与新变――贾村当代迎神赛社与戏剧活动侧记王学峰  王馗
 《中华文化画报》2007-4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及保护传承对策   闫秦勤 曹诗图 阚如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张成福  梁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白族霸王鞭舞的文化透析孙淼
 《中华文化画报》2007-3
 “摆手”千年话土家金娟
 《中华文化画报》20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乔晓光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背景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韩宇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与性质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世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2
 影响甘肃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因素探析――以松鸣岩花儿发展为例  兰州城市学院 薛忠
 《甘肃高师学报》2007-3
 第二轮修志应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录  山东省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阎百川 邵鸿志
 《中国地方志》2007-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软件”价值及保护机制   张红敏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兼谈泰州市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  泰州市图书馆 徐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广东凉茶事件为例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 唐海山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2
 论知识产权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重庆大学法学院 齐爱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原生态”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沈玉华
 《职业圈》2007-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重庆大学法学院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2007-6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孙移芳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工作  深市宝安区文化局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组长 佟建华
 《神州民俗》2007-3
 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 刘锡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 陈华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惑《暸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鹏
 《暸望》2007-2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的“寻根”文学中山大学文学院 高小康
 《文艺争鸣》2007-6
 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旅游开发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处 夏毅榕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重庆大学法学院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2007-5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 福建省图书馆 蔡光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熊正益
 《民族艺术研究》2007-2
 关于“原生态”概念的探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资华筠
 《舞蹈》2007-6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马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民间乐器作坊中的传统制笙工艺庄晓庆
 《中国音乐学》2007-3
 乡村礼俗与官方语境――内乡县宛帮剧团的生存空间及其恩主赵倩
 《中国音乐学》2007-3
 遂昌木偶戏的音乐及社会功能研究方莹
 《中国音乐学》2007-3
 河洛大鼓艺人社会行为的初步分析马春莲 林达
 《中国音乐学》2007-3
 弦管表演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下)――闽南民间祭祖仪式与弦管表演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周显宝
 《中国音乐学》2007-3
 地理学科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思考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冯忠跃
 《地理教学》2007-5
 中华传统兽医药应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张泉鑫 严明
 《农业考古》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徐秉梅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甘开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民俗民间艺术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 杨开颜  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 江丽瑜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 王大为
 《黑河学刊》2007-3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讲师 黎明
 《民族研究》20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构成要件武汉大学高级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2007-4
 绵阳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初探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王评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浅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牛弘欢 杨杰
 《时代经贸:下旬》2007-5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录像制作解析――以“陈李济中药文化”项目为例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朱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和保护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 江沛 陈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马宁
 《西藏大学学报》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春丽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 李星明
 《中华文化论坛》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研究生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2007-1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杨琳曦
 《广西民族研究》2007-1
 泛珠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研究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 齐爱民  重庆大学法学院 赵敏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谈寿山石雕刻艺术在非物质文化概念下的生态情境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李莉
 《装饰》2007-2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编制保护规划 促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 李惠林 肖立宾 张奇林
 《城乡建设》2007-4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刘晶
 《昌吉学院学报》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阎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端午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高丙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艺术威胁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傅谨
 《民族艺术》2007-1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江西艺术中心 傅安平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喻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 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王东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程渊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罗建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试论联合营销的约束条件与效应――以“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系 杨光玉
 《技术与市场》2007-4
 切莫陷入误区――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浅识邓小秋
 《中国京剧》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中山大学中文系 宋俊华
 《文艺研究》2007-2
 论遗产的原生形态与文化地图彭兆荣 李春霞
 《文艺研究》2007-2
 弦管表演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上)――闽南民间祭祖仪式与弦管表演的实地考查与研究周显宝
 《中国音乐学》2007-2
 论新一次民间文学的普查、申报与保护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刘锡诚
 《河南社会科学》2007-2
 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  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河南社会科学》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高丙中
 《河南社会科学》2007-2
 论民俗保护区的方案及其构成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董晓萍
 《河南社会科学》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上海体育学院 牛爱军 虞定海
 《体育文化导刊》20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姚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向关系研究  重庆文理学院 谷继建 何独明 李景国 颜珂
 《山东社会科学》2007-4
 提高环境意识需要传统文化回归  彭滨 余杨(图) 梁隽(图)
 《世界环境》2007-1
 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探源李军
 《文艺研究》2007-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土家族为例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周兴茂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 周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现状和建议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张笃勤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高丙中
 《江西社会科学》2007-3
 现代档案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山东大学档案馆 耿德良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云庆
 《兰台世界》2007-4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杨琳曦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1
 中国小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全国首届沙县小吃文化节小吃论坛发言简选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 邱庞同
 《中国食品》2007-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为本  江苏省南通市档案局 肖正德
 《中国档案》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樊嘉禄  安徽省定远县文化馆 贾靓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  上海大学文学院 吕建昌 廖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冯骥才
 《上海文学》2007-2
 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刘锡诚
 《文景》2007-02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林庆  云南教育出版社 李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  余姚市图书馆 王松国
 《图书馆论坛》2007-1
 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吉首大学文学院 瞿继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慎终追远  生生不息——春节的民俗学解析刘锡诚
 《艺术评论》2007-02
 从日本韩国经验看中国戏曲类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艺术评论》2007-01
 从民间传统娱乐文化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莉
 《文艺研究》2007-2
 庙会  乐班  家族?D?D链接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的象征文化(下)吴凡
 《中国音乐学》2007-1
 河北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研究谢穗
 《中国音乐学》2007-1
 略谈“国保”、“国遗”中的宗教文化遗产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杨文棋
 《绥化学院学报》2007-2
 庆阳剪纸的原生态价值 陇东学院中文系 李建荣
 《文艺研究》2007-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祁庆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1
 评选传承人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宋兆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1
 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金录明
 《剧作家》2007-1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2007-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夏挽群  郑州轻工业学院 陈江风
 《河南社会科学》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恒魅力源于醇厚内涵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刘魁立
 《前线》2007-2
 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保护王大为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及保护对策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曾琎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1
 民间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孙晓霞
 《民族艺术》2007-1
 民俗保护重在重续文脉烟语
 《今日海南》2007-2
 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总结与思考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 张新龙
 《艺术教育》20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华东师范大学 曲凌雁  林拓
 《城市发展研究》2007-1
 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乌丙安
 《民间文化论坛》2007-1
 “国保”、“国遗”若干问题研究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杨文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赵冬菊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1
 以皮影为例浅谈博物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刘彩霞
 《文物世界》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王金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   王霄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王晓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童谣:口述历史的意义王成荣
 《上海档案》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贸易法学院 马洪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
 在非物质和物质之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赵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后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题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1
 湖南:“非遗”保护追在眉睫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王巧玲  金洁(图)
 《中国民族》2007-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薛存心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与著作权保护模式之比较――兼论我国商标法修改的相关问题   齐爱民  赵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图书馆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周长强  刘满闪
 《科技信息》2007-1
 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斯批黑遮》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王清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献的整理利用   尤小明
 《图书馆界》2007-1
 (编辑、整理:王路)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