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
李丽丹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蒙古族流传的11则ATU613“偷听话”型故事异文按照角色可分为“兄嫂谋害型”、“朋友迫害型”和“独行奇遇型”三个亚型,前两个亚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独行奇遇型”是蒙古族异文最多、角色和情节设置均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亚型。主人公角色的身份及其行动的特征隐喻着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兄嫂谋害型”中谋害的教唆者主是女性,甚至直接实施加害致瞎的行动,表明了民众对于兄弟析产中对幼弟的同情和“女人是祸水”的观念。“独行奇遇型”的主人公因为独自完成安葬死者而获得听懂禽言兽语的奇特能力,是蒙古族民众深受佛教文化影响,注重“生养死葬”的孝道文化而对故事进行的“本地化”。以乌鸦和虎狼狐兔等野兽为信息传递者的“偷听话”角色母题主要以动物掌握自然和人类生命、疾病的秘密为特征,体现了故事讲述蕴含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认知。其“问答叙事”在内容上因果逻辑关系鲜明,是蒙古族民众以故事方式传达“人类命运共体”哲学认知的重要叙事特点。“偷听话”型故事在空间的转换中完整地体现了“离开原生家庭—进入封闭空间获知秘密—离开空间实践秘密”的男性成年礼仪式,展示了男性必须具备知识、勇气、耐力和品德等诸方面的能力,才能成长为受到社会承认的独立个体。
关键词:ATU613“偷听话”;故事类型;蒙古族;角色;问答叙事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