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总第89期
 
 目 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林继富  汤尔雅 | 1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虚拟社区传承初探 | 杨红 | 9 |  
            | 传播学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 高一波 | 17 |  
            | “传承人口述史”与几种新文类的比较 | 孙玉芳 | 25 |  
            | 山东渔鼓唱词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意蕴 | 贾力娜  郑超然 | 31 |  
            | 日本传统工艺产地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胡亮 | 40 |  
            | 东莞滘联扒龙舟民俗重构与乡村再结构化 | 李瑜恒 | 48 |  
            |  |  |  |  
            | 三国朱然墓漆器俳戏图像研究 | 周方  潘健华 | 56 |  
            | 唐五代十国教坊诏令考略 | 黎国韬  徐博一 | 63 |  
            | 论晚明进士曲家的役籍、仕宦与戏曲编创之关系 | 卢晶晶 | 73 |  
            | 清廷招待马戛尔尼使团看戏考实 | 廖琳达 | 82 |  
            | 藏戏演员的艺术:西方表演理论凝视下的阿吉拉姆(上) | [比]伊莎贝拉·亨利安-多茜 著  桑吉东智 译 | 90 |  
            | 美国粤剧团体的文化空间和运行机制 | 陈茂庆 | 100 |  
            |  |  |  |  
            | 民俗学中的vernacular研究 |  | 108 |  
            | 民俗学与风俗学及考现学 | [日]岛村恭则 著   魏金美 译 | 109 |  
            | 民俗学视角的生活世界微观史 | [日]菅丰 著  陆薇薇 译 | 118 |  
            |  |  |  |  
            | 宋代端午服饰艺术特征研究 | 廖明君  郭艳平 | 127 |  
            | 海南花瑰木雕造像的源流 | 蔡青 | 135 |  
            | 黔南绕家人年节的民俗认同 | 陈思 | 142 |  
            |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 道明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访谈 | 赵芸 | 150 |  
            |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