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故事化叙事特征
  作者:彭栓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9 | 点击数:3062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云冈石窟造像的故事化叙事特征
彭栓红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摘 要:云冈石窟造像不仅仅是雕刻艺术,而且具有文学叙事的功能,有故事化叙事的特点,是北魏佛教的文化传播策略,不仅讲述佛教故事,而且也在隐性地述说北魏皇家历史,折射拓跋家族故事和社会世俗情状。其故事化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家庭生活化和政治历史结合的潜在叙事、佛经故事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佛教故事造像范式化构图的叙事特征。对云冈石窟佛教故事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故事讲述,它首先是依托图像的视觉故事,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其次,不同佛教文化积淀者的审美阅读期待也会产生宗教与世俗的解读;再次,石窟佛教故事的表意,已经超越了佛经本意,而容纳了时代历史和社会诸多信息。
关键词:云冈石窟;佛教故事;叙事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莫非]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生存与传承发展探析
下一条: ·[彭伟文]“都鄙一体”的广东社会
   相关链接
·[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泪-泉”景观叙事研究·[刘艺萌]革命中的女性记忆塑造
·[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朋鑫]叙事增殖与文化调适:《目连三世宝卷》的变异书写及其社会关怀理路·[刘爱华]想象、象征与转向:麻姑献寿传说建构及其生活叙事阐析
·[梁奇 席旭冉]《山海经》中的家族叙事·[李玉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巴里坤汉族英雄叙事结构与国家文化认同
·[李燕]歌谣在《唐探1900》中的叙事功能与文化隐喻研究·[李斯颖]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对人类起源神话叙事的塑造与丰富
·[李丽丹]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
·[赖婷]动物神伪标准化的“文封”叙事策略:以蛇神九使为中心·[高睿涵]仪式与认同:泰山王母池蟠桃庙会的叙事表达
·[冯佳澜]秦始皇赶山鞭传说的空间诗学:基于地方性叙事理论视角下的赶山鞭传说·[范宗朔]纳尔特史诗中的英雄叙事与亚欧文明交流
·[段微]“喝汤吗”:“海龟汤”民间游戏的叙事策略与互动解谜机制探究·[杜若桢]《王者荣耀》神话叙事的数字化转生
·[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丛芳媛]文登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及其叙事资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