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安德明

安德明(1968-),甘肃省天水人,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原北道区)。1991年、1994年和1997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先后在张紫晨教授、刘铁梁教授和钟敬文教授门下学习民俗学。2000年8月~2001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做访问学者。2006年8月~2007年8月,受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先后于2014年6-8月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6年3-5月在台湾东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97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工作,现为民间文学室主任,研究员。主要学术兼职有《民间文化论坛》主编、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谚语专家组组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非物质遗产国际期刊》,A&HCI国际核心期刊)编委等。主要专著有:《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与杨利慧合著,第二作者,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年8月;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年2月再版);《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飞鸿遗影——钟敬文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金猴献瑞》(与杨利慧合著,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修订本)等。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与吕微合编,第二主编,学苑出版社,2006年)、《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等;合著《中华民间文学史》(祁连休、程蔷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负责《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部分);翻译专著《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理查德•鲍曼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与杨利慧合译,第二译者)等。代表性论文:《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郑振铎与文学整体观视域中的民间文学》"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a global campaign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球性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Chinese Folklore Since the Late 1970s: Achievement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等。

个人主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民间信仰、民间谚语及民俗学的学术史和基本理论

学 历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渭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导师:钟敬文
1991年9月~1994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民俗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习俗研究》,导师:张紫晨、刘铁梁
1987年9月~1991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学士论文为《迷信的发生与存在──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

职 历

2005年8月~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研究员
2006年8月~2007年8月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2006-2007年度访问学者
2004年2月~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副室主任
2000年8月~2005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副研究员
2004年10~11月 在芬兰文学学会民俗学档案馆进行访问研究
2000年8月~2001年8月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9年6月~1999年12月 在江西省峡江县广电局挂职锻炼,担任局长助理
1997年7月~2000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助理研究员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兼职秘书

获奖及基金资助情况

2006年11月,专著《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获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2006年10月18~22日,受美国民俗学会资助,参加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密尔沃基(Milwaukee)举行的美国民俗学会2006年年会。
2006年8月~2007年8月,获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论文《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4年10~11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芬兰科学院学术交流协议项目资助,在芬兰文学学会民俗学档案馆(Folklore Archives of Finnish Literature Society)进行访问研究。
2004年10月,专著《飞鸿遗影──钟敬文传》,获第25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颁发的华东地区2003年度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
2004年9月,专著《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2004年6月,被推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青年"。
2000年8月~2001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1999年5月,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学术交流委员会颁发的"中流"奖助金。
1997年6月,获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度优秀毕业研究生。
1996年6月,论文《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获北京师范大学1996年京师杯学术节论文竞赛二等奖。

主要学术著作

专著:

1、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与杨利慧合著,第二作者,英文校订:Jessica Anderson Turner),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年8月;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年2月再版。
2、《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3、《飞鸿遗影──钟敬文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4、《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5、《金猴献瑞》(十二生肖文化研究丛书之一,与杨利慧合著,第一作者),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修订本。

主编:

《民间叙事的多样性》(与吕微合编,本人排名2),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

论文:

1、《民间文学研究三十年──成就与困境》(《中国社科学院院报·理论月刊·专论》2008年6月26日)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4-20页);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58-65页)
3、《古村落保护的目的、对象和策略──来自街亭村的例子》(王恬主编:《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52-265页)
4、《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简要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8月25日)
5、《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5月夏季卷,第130-139页;收入吕微、安德明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29-144页)
6、《美国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第二作者,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第595-638页)
7、《民俗学家乡研究的理论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第8-11页)
8、《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民间文化论坛》,总第127期,2004年6月,第91-96页)
9、《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民族艺术》2004年第2期,第25~31页);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4年11期全文转载(第73~78页)
10、《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的学生培训与课程设置》(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11、《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26-32页)
12、《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70~281页)
13、《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文汇报》1999年6月5日之"文艺百家")
14、《街子乡的社火》(第二作者,台北《民俗曲艺》第115期,1998年,第189-210页)
15、《天水北部地区的闸山习俗》(台北《民俗曲艺》第112期,1998年,第1-22页)
16、《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人类学论丛"第五卷:《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王明铭、潘忠党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4-146页)
17、《1988~1989年民间故事、传说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1988~1989年版,1997年4月,第507-512页)
18、《农事禳灾:一种特殊的农事信仰》(《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第61-65页)
19、《集体力量与阴阳先生》,(《广东民俗》1996年第4期,第21-23页)
20、《田野调查中民俗学者的主观因素》(《中国民俗学研究》第2辑,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38-43页)
21、《天水求雨习俗》(《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第76-79页)
22、《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民俗研究》1992年第2期,第51-57页)

书章:
1、《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41-661页)
2、《谚语编》(对于《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的修订和补充。祁连休、程蔷、吕微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581-608页)

书评:
1、《人文精神与严谨治学的结合──评欧达伟〈中国民众思想史论〉》(《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9期,第40-42页)
2、《民俗学研究新探索──评高丙中〈民俗生活与民俗文化〉》(《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第100-101页)

翻译:

(一)专著:

1、《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理查德·鲍曼原著,与杨利慧合译,第二译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文章:

1、《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译文,与杨利慧合译,第二译者,《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第20-25页)
2、《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编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第66-71页)

学术随笔与访谈:

1、《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与廖明君合著,第一作者,《民族艺术》2005年第4期)
2、《一套普及中国民间文化的优秀读本──《中国结丛书》读后》,(《河北日报》之《文化周刊·读书》2005年5月27日,《文艺报》2005年6月16日第3版摘要转载)
3、《"诗人钟敬文"──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群言》2003年第11期)
4、《阿兰·邓迪斯:精神分析学说的执着追随者和民俗学领地的坚定捍卫者》(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
5、《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当代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6、《年味儿永在心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月30日)
7、《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札记》(与杨利慧合著,第一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8、《为何鞭炮难觅替代物》(《光明日报》,2000年2月12日)
9、《政治运动中的"半个政治家"钟敬文》(《中华儿女》1996年第4期,32-38页;1996年第5期,91-96页,连载)

重要学术活动

1、2008年9月2~5日,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宁波举办的"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国际学术理论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2、2008年5月15~16日,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和欧洲CO-REACH参与机构在北京主办的"中欧社会科学研究合作研讨会",并在"文化遗产"分会场做"Studying Popular Religion among Han People in Northwest China(西北地区汉族的民间信仰研究)"的发言。
3、2007年10月30日~11月1日,参加由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的"人类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小组讨论,提交并宣读论文《认同与协商:街子乡的社火表演》。
4、2007年6月1日,受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的支持和资助,在燕京学社发起组织"Workshop on Religion, Popula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s in Aisa" (亚洲的宗教、大众文化与社会变迁研讨会),并在会议发表论文"Temples and Gods on Ye Mountain: Reconstruction and Readaptation of Popular Religion in a Changing Village in Northwest China"(《爷山上的庙宇和神灵: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变化中村落的民间信仰的重建与调适》)。
5、2007年4月19~21日,参加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举行的美国西部民俗学会年会,会议发表论文"Gods Worship and Social Changes: Decline or Reviving?: Example form a Changing Village in Northwest China"(《神灵崇拜与社会变迁:衰落还是复兴──来自中国西北部一个变化中的村落的例子》)。
6、2007年4月16、17、26日,先后应邀在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英语系、葳涞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人类学系做题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vement in China"(《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学术讲座。
7、2006年10月18~22日,受美国民俗学会资助,参加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密尔沃基(Milwaukee)举行的美国民俗学会2006年年会,会议发表论文"Shehuo in Jiezi Villages"(《街子乡的社火》)。
8、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哈佛燕京学社的支持和资助下,发起组织为期一学年的"Asian Cultures Seminar"(亚洲文化讨论会)。
9、2005年8月,应邀为《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组稿并主持编辑专栏《家乡民俗学──从学术实践到理论反思》(第1-11页)。
10、2004年11月23~24,参加中山大学中文系在广州主办的"多维视野下的民间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当家乡成为田野:民俗学家乡研究的伦理与方法问题》。
11、2004年10月14日,应邀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日用技术研究"课题组做题为"Everyday LifeArtefacts in Ritual Contexts: A Case Study in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常与非常:甘肃天水地区求雨仪式中使用的物品及其象征意义)的报告。
12、2004年8月,与吕微一道组织和主持以"民间叙事的多样性"为主题的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并提交论文《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
13、2003年11月,参加中国民俗学会组织的"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会议发表论文《近20年来的谚语研究: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14、2003年7月,参加"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络会议,发表论文《家乡──中国民俗学的一个出发点和支点》。
15、2001年4月,应邀在印第安纳大学留学生中心做题为"Shehuo In villages of Northwest China"(《中国西北地区农村的社火》)的报告。
16、2001年4月,应布鲁明顿地方广播电台(WFHB Bloomington Community Radio)的约请,和杨利慧一道在当地WFHB电台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
17、2001年3月20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做题为“Rituals and Prayers Used to Prevent Hailstorms: From a Farming Village in Northwest China”(《中国西北农村地区防雹习俗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18、2000年10月,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参加"美国民俗学年会"。
19、1998年-2002年,担任中国民俗学会主办的《中国民俗学年刊》的编委。
20、1997年8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所和新疆大学在新疆乌鲁木齐合办的"民族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发表论文《论农事禳灾的功能》。
21、1997年6月,参加由山西师范大学和法国远东学院在山西省太原市合办的"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表论文《街子乡的社火》(与杨利慧合著,第二作者)。
22、1995年11月~1996年8月,协助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二十四节气》节目的拍摄工作,承担民俗咨询的任务。
23、1994年11月,向在山东乳山举行的中国民俗学会年度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发表论文《田野调查中民俗学者的主观因素》。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文史哲研究工作组组长
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会员

成果选辑

滕头村的能人政治-——宁波滕头村考察心得
“诗人钟敬文”——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
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
街子乡的社火
谚语史修订稿
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
“年味儿”永在心中
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1]
美国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
民俗学家乡研究的理论反思
古村保护的目的、对象和策略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
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
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