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千里
|
|
|
马千里,安徽六安人,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现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扬州大学“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民俗学史
开设课程:法国文明史、学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基础法语、高级法语、二外法语
马千里:扬州大学教师主页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7年10月至今在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3.09-2007.07 在厦门大学攻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位
2007.10-2009.10 在法国亚眠大学攻读古代和中世纪历史与考古专业学术硕士学位
2009.10-2010.10 在法国图卢兹二大攻读艺术史与文化遗产专业专业硕士学位
2012.04-2013.04 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从事国际合作工作
2013.05-2014.08 在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国际工程工作
2014.09-2017.07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民俗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实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机制,法国民俗学史等。目前主要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国际合作宏观机制。
研究课题
1.2019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国外‘非遗’清单编制研究”。
2.2018-2020年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的比较研究”。
3.2018-2020年主持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开放课题“国外非遗保护优秀实践对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的启示研究”。
4.2018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
出版著述
主要期刊文章
2020
非遗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联合申遗研究,《文化遗产》2020年第4期。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权利维度辨析:以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民俗的诉求为例,《文博学刊》2019年第1期。
2018
“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以保加利亚社区文化中心为个案,《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非遗”清单编制与非洲裔巴西人文化权利维护:历史、现实与启示,《世界民族》2018年第1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基本问题及其辨析,《民族艺术》2018年第2期。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标准研究,《文化遗产》2018年第4期。
2017
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凯尔特学会钩沉(1804 - 1813),《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民族艺术》2017年第3期。
教科文组织“非遗”申报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
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文化遗产》2017年第6期。
报纸理论文章
2020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非遗名录制度建设,《中国民族报》2020年4月21日。
以社区为主体的委内瑞拉非遗清单编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6日。
改进我国非遗名录的更新方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0日。
2019
西非口传史诗《松迪亚塔》的“三次生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4日。
埃塞俄比亚非遗清单编制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1日。
丰富版本与功能,提升我国非遗名录的社会效应,《中国民族报》2019年11月19日。
翻译文章
2018
本真性:一个并非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列入标准的概念,《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2018。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反思,《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4期。
2016
史诗与认同:以非洲为例,《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获得奖项
1.2021年1月,获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2.2020年6月,获2019年度扬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3.2018年8月,论文《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获扬州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社会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通讯信息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外国语学院
邮政编码:225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