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涛
|
|
|
黄涛,男,1964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景县。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钟敬文教授,1999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2003年在韩国汉城女子大学讲学一年。2008年2月由人民大学引进到温州大学,受聘为教授、民俗学学术带头人。
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方理事,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代表著作有《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中秋节》等。参编教材《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获选为“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中国文联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民俗学、村落文化、民间文学、节日文化等。
个人空间:黄涛的博客
一、主要著述
1、《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4、《西方人的性》,译著(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专著,人民出版社, 2002。
6、《民俗学概论》,教材,合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7、《中国历代祭礼》,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8、《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司马迁》,古籍整理,合著,大连出版社,1998。
9、《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王维》,古籍整理,大连出版社,1997。
10、《袖珍分类成语词典》,主编,知识出版社,1993。
11、《幽默语言: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专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二、主要论文
1、《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原载《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
2、《汉语的夫妻称谓与中国的宗族文化》,中国语文学论集(韩国)第26号,2004年2月。
3、《按社会情境确定当代中国民俗之“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中国吉祥民俗中的谐音象征现象》,中国学论丛(韩国)第16辑,2003年12月。
5、《村落拟亲属称谓制的社会功能》,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6期。
6、《中国汉族夫系亲属称谓与妻系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中国人文科学(韩国)第27辑,2003年12月。
7、《论流行语的特征》,中国学研究(韩国),第三?四辑,2003年12月。
8、《文化归属的反省与追问》,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
9、《钟敬文先生的教育思想》,民间文化,2002年第1期。
10、《夫族亲属称谓的变迁与当代农村媳妇权威的崛起》,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合刊),学苑出版社,2002年7月。
11、 《村落的拟亲属称谓制与“亲如一家”的村民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2、 《“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北方论丛,2001年第3期。
13、 《在语言习惯的背后》,民间文化,2000年第4期。
14、 《文革时期流行语》,民间文化,2000年第4期。
15、 《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角》,北方论丛,2000年第3期。
16、 《咒语灵力信仰的形成机制》,民间文化,2000年第7期。
17、 《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6、 《村落乳名称谓的文化功能》,民间文化,2000年第12期。
17、《拜年与年文化》,东方,1999年第1期。
18、《语言从精神出发——洪堡特的语言学说评介》,理论思维,1999年第3期。
19、《从民谣察民情》,东方,1999年第8期。
20、 《〈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乞大〉〈朴通事〉中所见的动态助词》,语言论集(第四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1、《〈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乞大〉〈朴通事〉中的“的”》,北方论丛,1992年第5期。
22、《通感的界定与变异》,求是学刊,1994年第5期。
三、承担科研项目
1、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项目“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当前假日制度的改革”之子课题:“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
2、崇文区“北京市前门东区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
3、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之子课题:“俗语民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