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国秀
|
|
|
吉国秀,辽宁清原人。1993年7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1998年9月考入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2001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钟敬文先生和万建中教授学习民俗学。2004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2012年9月,始任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
研究领域:区域民俗学;民俗学方法论反思
代 表 作:《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为个案》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
1. 《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2.《中国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二著者。
论文
1.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基于辽东Q镇的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辑收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
2. “知识的转换:从民众的知识到民俗学者的知识”,《民间文化论坛》,2006(3);
3. “文献、田野与自我: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民俗研究》,2005(3);
4. “婚姻支付的变迁:一个姻亲关系的视角”,《民间文化论坛》,2006(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8)全文复印;
5. “当代婚姻与民众生活”,《民俗研究》,2004(4);
6. “清原镇族际通婚的变迁”,《满族研究》,2006(1);
7. “东北民俗文化:区域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辽宁大学学报》,2007(5),《新华文摘》,2007(23)论点摘编;《新华日报》2007年12月10日、《浙江日报》2008年3月10日、《山西日报》2008年1月21日、《甘肃日报》2008年1月2日以及人民网等转载,
8. “地方性知识的当下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6(6);
9.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合作机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6(3),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5)论点摘编;
10. “民间社会网络: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政干部学刊》2006(3);
11. “文化全球化:表述、想象与反思”,《辽宁大学学报》2006(4);
12. “婚姻习俗研究的路径:评述与启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2);
13. “功能、文化整体观与田野作业”,《民俗研究》2003(1);
14. “发展与论争:人类学视野中的田野工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4)。
获奖及荣誉称号
1. 《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2007;
2. 《中国节》,“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2007;冰心儿童图书奖,2006;
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7;
4.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2007;
5. 沈阳师范大学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07;
6. 沈阳师范大学“青年科研标兵”,2006、2007。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老工业基地变迁的社会文化维度:领域、功能与风险”,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2007-2010;
2. “西塔朝鲜族社区文化资源集聚机制研究”,国家民委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联合项目,2008-2010;
3. “东北转型进程中的社会网络基础及其功能释放研究”,辽宁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2005-2007;
4. “民间网络资源与区域社会稳定”,辽宁省人文社科A类项目,2006-2007;
5. “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冲突与交融”,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