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人文精神再讨论
  作者:陈思和 王晓明 张汝伦 高瑞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27 | 点击数:12771
 

1994年第四期的《读书》,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讨论。

  如果一定要从整体上说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比以前更坏,却很难下断语。每一代道德家都埋怨“世风不古”,后来以为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觉悟”,其实都是一种说法而已。

  高瑞泉:晓明最近工作的细节我不是太清楚,但是一个文学家转入文化批评,并且不再只做风花雪月、高头讲章,而是深入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批评,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十几年来进步的一部分。我们慢慢把意见、感触变成对时代状况的诊断,这个诊断要回到更深的层面,就是弄清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这个时代的大问题,文化批评要深入社会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等,要能回答人们在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当时我们担忧的东西、批评的东西,或者朦朦胧胧感到过的东西有些可能继续在朝我们担忧的方向发展。

  王晓明:变成主流了。

  高瑞泉:似乎是常态化了。常态下人比较容易麻木,所以常态和主流的东西常常也应该经受批评。批评有什么作用,是否你说了就能改变,那当然没有保证。有人批评、批评的人多了,不同意见和利益的博弈最后终究会影响现实的。不过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上升到总体性断语,不那么简单。二十世纪中国的好多时间都可以用狄更斯《双城记》开头那句话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要简单地说一个时代一定比以前更坏或是一定比以前更好,还真不那么容易。说“好”和说“坏”,并不只是对某件事情的判断,而同时是对以后如何行事的诉求,有一个行动的方案,更后面的是一个价值的冲突和价值的转变,同时也涉及根本秩序和规范。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似乎一直在转变中,这十几年之间的变化还都是这个转换中的一部分。开始我们自己觉得方向很明确,现在中国富起来了,至少是一部分中国人富起来了,而且是巨富。大部分人的收入也有改善,虽然发财的梦将断未断,但是贫富分化如此严重,让许多人觉得随时可能出事。这种情况十八年前恐怕没有多少人想到过,邓小平是不是想到过?恐怕未必。孙中山讲“突驾”、1958年毛泽东要“大跃进”、十五年赶上英国。这三十年才真是“突驾”、“大跃进”,而且与毛泽东设想的方式完全不同的“大跃进”。但是“大跃进”以后方向到底是什么?不能只依靠惯性在走。其实主流社会内部也是很纷争的。意识形态弱化以后,如果没有魅力型的先知出现,要想单单依靠权力来制定精神权威,比较困难。从文明演化来说,如果我们再有一点和平的环境,也许可能演进出一种新型的文明。但是如果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国理念,只有更大、更快、更强的逻辑,会走出什么路?人文学者对资本的逻辑、科学技术主导的逻辑,提出有学理依据的批评,应该是观念博弈中一支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不过,回到我们的“岗位”,以现在这种情况看,我觉得人文学科的边缘化还没到头,还会继续下去。与此相应的,许多社会科学已经从短线变成了长线,譬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至少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增。更何况高等学校大扩容,以至于像哲学系这样的学科,仅在上海一地,就从十多年前的两个增加到现在的七八个。但是,就哲学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而言,哲学当然边缘化得厉害。是祸是福,难以断言。不过,当初胡适和冯友兰社会影响比较大,金岳霖写了《论道》,感叹如石沉大海;熊十力在北大讲《新唯识论》也是天天埋怨学生不闻此道。但是我们现在觉得熊和金的水准比胡和冯要高些、工作精致些。所以一时影响大小和实质性的进展未必相应。据我所知,哲学界很有些人在努力做体系性的工作,这也是二十年前所没有的。

  再说现在的道德状况,大家怨言也比较多。不但有我们感同身受的东西, 更有传媒的渲染。但是当下的“好”或者“坏”,都不过是带着时代特点,如果一定要从整体上说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比以前更坏,却很难下断语。每一代道德家都埋怨“世风不古”,后来以为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觉悟”,其实都是一种说法而已。当初章太炎说是“俱分进化”,快乐进化、痛苦亦进化;善进化,恶亦进化。以前我们说经济发展了,人的道德水平就高,“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但是老话也讲“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现在一讲就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把传统统统打断,所以道德堕落。刚才提到民国时代,你去看钱锺书写的《围城》,据说那些教授都是有原型的。看来他们没有经过“文革”,也不比现在的教授更好,还不是把大学当作名利场、当作江湖混?我们一边有西南联大的辉煌叙事,一边又有《围城》。汝伦爱说宋代,宋代的确有朱熹,明代有王阳明,但他们也说“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啊。道德状况如何,就看道德信条能不能“收拾”得住人心,首先看能不能“收拾”得住“士君子”。老百姓的道德水平是否比以前更坏,我看不见得,从来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善若登,为恶若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问题主要是精英的问题,官员和知识分子,道德规范是这帮精英提出来的,甚至还与法律结合了。价值原则和价值的承担者之间要有基本的统一,道德规范首先要精英遵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然后才有社会的秩序。儒家的“知行合一”,说到底是这么个问题。孔子、孟子都对君主论道,是想他们做道德楷模。所以大畅儒风实际上对统治阶层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一面要“德治”,讲圣人、讲君子,一面又都“收拾不住”,那就落入了章太炎早年说的,“始于作伪,终于无耻”。这是国人在道德上的痼疾。

  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继续处于巨大转折中。晓明刚才提到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先我们习惯的“熟人社会”现在大变样了,越来越像社会学家说的“陌生人社会”,但是好像还没有变成所谓“契约社会”。原先与熟人相处,彼此知根知底,打交道的前提是判断对方人的好坏,所以分清敌友很重要。典型的契约社会,人们相处的前提是守信用。我并不一定想象你是什么好人、君子,但是相信你说的话会做到,我就准备跟你打交道。银行发信用卡给一个人,只调查他的信用记录,他用卡里的钱去买食品还是毒品是管不了的,买了东西是自己专用还是与人分享,就更不管了。我们现在最难办的事情是,常常不知道与我们打交道的那一方是否可以信任?而城市化以后如果要保持活力,很难再回到熟人社会。缺少基本的社会信任,合理的生活共同体很难真正形成,这一点比较危险。危险在于遇到重大的变故,极而言之可能社会解体,那才是真正的动乱。

  最近几年,有些现象是好的,言路开放的程度事实上是十几年前无法比的,普通人的权利意识也上升了。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人的思想非常活跃,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军国大事、经济方略,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讲法,各种主义、路径的博弈,比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激烈。当然有一些是极端之论,不过同时常常会有另一些言论来对抗。我觉得在相对稳定的大局下,能通过思想的争鸣获得相对的平衡,中国人还是能找到自己的路的。所以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状态,一方面有汝伦批判的猥琐的一面,一方面看又有积极的东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2-05-26 23:23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杜赞奇谈中国传统中的“普世精神”
下一条: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
   相关链接
·[维纳德 苗千]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样?·[刘火]《天工开物》里的人文精神
·教科文第三届文化间和平与对话高级小组会议·[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
·[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文汇报: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叶春生]古城商都发祥地的人文精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