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董磊明 李蹊]人情往来与新“差序格局”
————基于河北顺平县东委村的考察
  作者:董磊明 李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22 | 点击数:13481
 

  九局早已没有人参加,“穷亲戚”“穷街坊”在饭桌与牌桌上都已经“玩不起”也“输不起”了。

  我们看到,由于外出经商、工作者离开土地与村庄,与村庄的互动关系发生了转变——不再需要土地上的互助,而是需要在情感支持、仪式操办、宅基地坟地权益等方面获得村庄支持。不同于农耕社会依靠老人的经验与智慧,随着子辈的生产能力、知识储备逐渐超越父辈,权威的衡量标准由传统的年龄、辈分、经验、德行等逐步转移到财力上,老人在农村的权威不仅受到年轻人的挑战,而且受到业缘朋友这一外来力量的威胁,“规矩”不再由老人“说了算”。

  从表象上看,差序格局的变迁与经济分层的形成基本同步。但是,传统社会中经济分层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差序格局千百年来却不会改变呢?究其原因,概因为血缘与地缘是当时最根本性的社会联接纽带,在一个常态社会里,强大的血缘与地缘关系能弥合经济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裂痕,无论谁都受到家族长老、村庄舆论、乡绅、乡约的多方制约,经济强者也要服膺地方性规范。而最近的二十多年,农民正在大规模挣脱土地的束缚——无论是在生计模式,还是在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层面,而这正是差序格局变迁的根本性原因。

  土地对于农民强大的束缚力维持着社会的低变动性,而“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权力”(22),从而构成了血缘社会的基础,地缘又是血缘的投影。而现今的农村,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粮食产量的上升,相对丰裕的社会使得生存风险下降,而自动化农具的出现又解放了部分劳动力并给流动提供了可能,分工、市场的进入又使得田地里的互助可以通过金钱购买获得。这无不削弱着血缘与地缘的力量,使得经济分层有机会进入村庄机制并发挥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随着村庄边界的开放,农民的社会流动加剧,村民间互动不断减少,异质性明显增强,由此导致在村庄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度大大下降,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村庄社会关联大为削弱,这样便动摇了传统差序格局的根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张亚辉]皇权、封建与丰产
下一条: ·[刘亚虎]盘瓠神话的历史价值及其在武陵的源起与流传
   相关链接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
·[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
·[肖羽彤]结拜行为的运作机制及其内在矛盾·[郑芩]差序格局的信仰图景
·[屈啸宇 彭连生]族谱村庙公产记述与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构建过程·[鞠熙]清中期城市社会的差序格局
·[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苏力]较真“差序格局”·[张青仁]结社的断裂与重建
·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
·[鞠熙]清代北京旗人丧葬礼俗的生活实践·[王贤友]安徽风俗“三分天下”的独特性
·[章立明]兄妹婚型洪水神话的误读与再解读·[方旭东]从差序格局到差序场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陈柏峰]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