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期学校:田野实践篇
——来自乌审旗的报道
  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12 | 点击数:7459
 

  经乌审旗为期三天的考察,本次暑校田野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该领域研究新生力量的目的。期间中外学者们共同参与体验了敖包祭祀与苏力德祭祀仪式、现场搭建蒙古包、民族特色刺绣、马具制作、传统奶食品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了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整体情况,切身体会了乌审旗为保护文化传承人队伍,以农牧区家庭为单位扶持建立特色文化户,精选地域文化主题,加大文化投入力度,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效果之显著。本次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这对向世人展示蒙古文文化瑰宝,开展保护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走向知行并重的民俗学实践

  中美学者共同参与的为期一周的“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校”在多方的支持与关注下取得了圆满成功。7月22日,“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暨暑校”结业典礼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实践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乌审旗市政服务中心举行,会议由乌审旗党委办公室主任赵咏峰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专家、领导和来宾有乌审旗旗委书记吉日嘎拉图先生、乌审旗文化局局长苏雅拉陶特胡先生、副局长巴德玛女士、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琪琪格女士以及本期属校的30余名国内外学者学员和乌审旗相关工作人员。


 

   会上,乌审旗旗委书记吉日嘎拉图先生代表乌审旗13万各族人民和政府对本次暑校的专家学者及学员的热烈欢迎,他深信本次暑校实践活动选择在乌审旗,对乌审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这将是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永记史册的重大事件。吉日嘎拉图先生表示乌审旗的普通老百姓有很强的文化保护意识,乌审旗党政领导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关注乌审旗的文化工作,向世界展示以乌审旗为代表的蒙古族优秀文化。随后,由朝戈金教授、比尔•艾伟先生、扎格尔教授和吉日嘎拉图先生为参加本次属校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朝戈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中发挥好民俗学暑期学校的作用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谷子瑞:《定县秧歌:从乡村戏到非遗》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冠楠]涉农非遗的民俗生态位辨析
·[张玮]布上青花:低调的奢华·[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彭佳琪 王晓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
·[欧静]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探索·[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姜晶晶]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胡燕 胡茜茜 杨雨彤]文化聚落:长江干流人类非遗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