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悦笛]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
——伽达默尔现代解释学的艺术真理观
  作者:刘悦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0 | 点击数:9804
 

  (3)存在之真:绘画表现及“对存在的扩充”。毋庸置疑,伽达默尔的任何艺术真实最终都归结于此在真理,它凸现在艺术“自我表现”而带来的存在活性里,绘画则是该表现的具体形式。伽达默尔一反“原型是摹本的本源”之传统绘画观,而倒置性地认为是原型通过摹本达到了表现,这种表现要比摹本多的许多。33因为,原型只有通过绘画才能具有“一种自主的真实”,34使“所表现的”事物回归到无限的生命世界和特殊的存在领域,并随着“所是的”而完全存在。艺术作为“一种存在过程”,正是要解除日常经验的观照局限,导引人们回复到“存在之为存在”的无限丰满和变动不居的经验世界,让“存在走向了富有意义的可见的显现。”35由此,所表现事物的经验也就“给存在带来了一种形象性的扩充”。36相应地,对艺术作品的“再认识的快感”,也并非所熟悉的东西的再现,而是“见出了比只是熟悉的东西更多的东西。”37这样,接受者才能在“本质上”把握所熟悉的东西,也就是在存在层面上把握意义整体。同时,受理解环境和语境变化的制约,对艺术的理解必然具有偶然性和变异性。正因为艺术意义的经验是流动发展的,所以绘画原型才会不断随之而“扩充”其自身的存在。

  最终,伽达默尔认定只有“语言”才是存在的模式,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真理的意义就包孕在语言中。这不仅因为理解对象和活动本身都具有语言性,而且正是语言构成了“对话”,使人类在经验世界的语言性中实现自身。进一步,“诗意的言说”也就成了伽达默尔艺术真理观的更切近的根源。“诗的语言是通过整体上解除习惯的词语及其用法来发现的。……诗不是理念,而是一种能再次激起无限生命的精神……而是为我们打开一个神和人类的世界。”38只有诗意的言说,才能“指称和保证”“诉说的‘真理’”,39才能废除现实经验的禁锢和打破日常用语的局限,从而生成着存在之真理,整合着意义之连续。

  (四)简要评析

  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对西方美学史作出了建设性发展。首先,他悖反了自康德以降、渐居主导的主观美学传统,洞见出该传统所造成的艺术与真理绝缘的阙失,在海德格尔之后继续将存在真理拓展入艺术界域。伽达默尔不仅把真理范围扩大到整个精神科学范围,而且又提出“游戏”、“意义的连续性”、“对存在的扩充”等重要思想,具体实现了艺术与真理的深层遇合。其次,伽达默尔的独特贡献更在于提出——观者主动参与艺术真理。综观西方美学和文论史,其发展可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专门研究作者(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专注于文本(新批评派);近年来明显把注意力转向读者。”40而由“文本”研究转向“读者”研究的中介桥梁,就是伽达默尔的观者参与理论。伽达默尔对欣赏者积极参与的重视,打破了作品文本固有意义的幻想,而将美学深到入更为广阔的接受世界。同时,伽达默尔接受的“非确定性”,“对意义的期待”等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其后的接受美学。再次,伽达默尔将艺术真理归结在艺术理解活动,以游戏本体去消融游戏者、观者、游戏行为三者的区分,试图建构一种游离出主客二分模式的艺术哲学。伽达默尔既反对那种固守作品原意的“客观主义”,又不同于过分推崇变异和非确定的“主观相对主义”,而提出一种具有折衷意味的解释学原则。但他对理解不确定性的过分强调,也带有不可避免的相对主义色彩,对此赫什虽已有所洞见却走向了客观主义的道路。41

  纵然,伽达默尔美学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但是在其博大精深的解释学体系内,仍然有着“两大悖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一,艺术自律与他律的悖论。一方面,伽达默尔反对(康德建基的)将审美视为抽象、割裂艺术与外部语境和文化生命的关联的做法,而主张以“审美无区别”来消解艺术和真理的阈限,完全打通艺术整体与完整存在的全然联系。但另一方面,他又未根本放弃艺术的自律性,对于“游戏活动的安排和设计自身”42仍注重有加,这种对艺术纯粹品格和自为特质的追求,在其存在扩充论中更有些许的神秘色彩。如此而来,在语言根基上日常语言与诗化语言的分殊,在精神科学领域内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拓展,两方必定形成悖论,这反映出伽达默尔思想的某种不彻底性。其二,非确定论与本质论的悖论。一方面,伽达默尔注重理解的差异性、变动性和非确定性,以消解传统解释学对愿意的绝对遵从。同时,又淡化海德格尔艺术建基历史作用,在艺术理解活动中置嵌入历史性和非确定性维度。而另一方面,论述绘画的存在活性时,伽达默尔却采取了与之相反的本质主义的路线,他甚至借古典思想将“绘画的独特内涵本体论”“规定为原型的流射”。43虽然,伽达默尔是在存在论上谈及本体的,但是他对非确定的追寻和对本体的追溯,无疑又形成了思想的悖论,这也并未得到理想的解决。

  其实,艺术真理是个多维结构和动态系统。罗曼· 茵格尔顿就曾分析艺术真实的多义性:(Ⅰ)表现对象与现实之间相互符合;(Ⅱ)巧妙地表现艺术家的观念;(Ⅲ)忠实性;(Ⅳ)内在的统一性。44然而,伽达默尔却全然掘弃了原本同摹本相合的真实,而导向表现摹本自身的存在真实;他放弃与创作者观念性符合的真实,而囿于文本与鉴赏者的互动、接受者对存在真理的整合;他拒绝艺术形式的内在统一性,而彻底掀翻审美区别的基石,归旨在连续意义的整体真理,这显然有着挂一漏万之嫌。同时,伽达默尔虽将艺术真理拓展到了读者的广阔界域,但是在“创作——本体——接受”之真的动态系统里,仅囿于本体与接受真实的封闭体及其互动,而忽略了真理系统的全体性和流动性。而且,接受者虽恢复了游戏整体,但是却将意义内容最终都归结在接受者主体中,他“把文本引入到对话里来”“文本的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说即是解释着所给的含义”,45这就使解释学意义的落脚点归于主观唯心的方面。此外,艺术真理的语言论根基的问题,也遭致哈贝马斯等社会性理的质疑,指出语言只是现实的部分而非全部(还有工作和权利等因素),46这种囊括一切的语言模式的确有些过分。总之,正如真理就有着相对性,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观也是有得有失,这也激励着人们继续探索其思想深义,从而更加完善对艺术真理的理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大美学网 2008-4-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谢桃坊]略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考证方法
下一条: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相关链接
·[刘彩珍]节日狂欢氛围与歌谣的共时性呈现·[胥志强]“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尤林]论利科对当代人类学的影响与贡献·[祝秀丽]民间故事的解释学方法论
·汤一介 褚国飞:不断提出问题 推动思想进步 ·[彭兆荣 徐杰舜]我非我与“学术浪子”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