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悦笛]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
——伽达默尔现代解释学的艺术真理观
  作者:刘悦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0 | 点击数:9803
 

  由此导出,艺术真理的本质规定,一方面既不在于把作品抽拔出现实根基的审美孤立主义——文本要与各种文化语境内的众多理解相遇合、与各式历史情境里的多元接受相融合,方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艺术真理又不在于审美经验抽象的主观心理主义——因为对艺术的理解不是“共时性”审美意识的并置,而立足于现在、并与过去和未来作着“同时性”的积极对话。实际上,艺术真理就在于这主客相互消融着的理解活动中,“艺术的万神庙并不是一个向纯粹审美意识呈现出来的永恒的现在……而是某个历史地累积和会聚着的精神活动”,12这正是理解“同时性”的本质规定或“节日”的时间结构。

  所谓“同时性”(Gleichzeitigkeit)就是“某个向我们表现出来的在起源上又是如此遥远的独特事物,在其表现中赢得了完满的现在性。”13显然,同时性与“共时性”的时间平面化相反,它是在“完满的现在性”中吸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时三维。一方面,作为艺术本体时间的节日,要在不断的“演变和复现”中获得其存在,这是因为现在总是由过去而来才流向未来。另一方面,节日又要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创造其形式,这是由于过去又是现在内的过去,并指向着崭新的未来。所以,在“现在、回忆和展望的时间经验中”,人们不仅认识到节日的时间经验其实就是“庆祝的进行”,14而且在节日贯通当时全部时间的里,“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始终作着“一场活跃的对话”。15而艺术真理就获得于这完满的同时在艺术上的特殊“逗留”,历时的时间三维并非相互脱节,而是共铸出一种“属己的时间”,使每个艺术瞬间都获得存在意义的充实和实现。所以,在艺术本体里,“现在所存在的”也就是“艺术游戏中表现出的……以及永久地属真实的”,16理解“同时性”在根本上是与持久真实或存在真理连通着。最终,通过同时性的理解活动,艺术所建立的原初世界与变化着的理解世界得以相互交融,正是解释学的宇宙消融着它们的罅隙。

  (三)伽达默尔对艺术真理观的发展

  伽达默尔以历史开放性的途径、从历史接受的变动角度,推导出同时性的艺术理解活动,倡导审美融入文化的“审美无区别”,从而将真理拓展到艺术领域。进而,又在本体、接受和存在三个维度,对艺术真理观作出了现代解释学的发展。

  (1)本体之真:游戏本体及“意义的连续性”。透过解释学的视角,伽达默尔将艺术真理导向“文本—自身”的双向理解活动:主体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还可以“理解自身”,而且是“在他者中理解自身”。17而这“他者”,就是伽达默尔的“游戏”,也就是海德格尔的“艺术”。海德格尔首先发见“艺术作品—艺术家”相互规定的循环链条,但他只视它们为导向本源性“艺术”的通道。而伽达默尔直接由“游戏”入手这循环锁链:一方面,艺术家成其自身是因为他投入到游戏当中;另一方面,艺术作品也就是游戏向创造物的转化形式。这“游戏”既独立于主体的意识,又外在于客观的物性;它既不在于“主体性的自为存在”,又不允许主体“象对待对象那样去对待游戏”。18而是,游戏主动地去触动主体并使他卷入其中,主体因“被玩”而忘却自己;同时,主体向游戏的归复让游戏被动接受他,从而使游戏不断更新而表现自身。如此而来,主客双方都消融在游戏本身的一体化之中,都内化成游戏本体的积极驱动力,使游戏“成其自身”又“更新自身”,从而达到本体真实的境界。

  其实,游戏本身又是“一种意义整体”19或“意义的连续性,这就是观者生活于其中的固有世界的真理。”20这是因为,众多艺术理解最终要瓦解在意义的连续性内,亦即要在“此在的连续性中废除”“体验的非连续性和确定性。”21艺术真理就存在这意义整体或连续体中,它超越出个体(创作者或接受者)的体验,而表征为一般体验本质方式的经验整体。它拒绝体验所导致的非连续性,拒绝化为个别体验而对普遍意义加以疏离。伽达默尔将这种意义整合称为通过“特殊性”而发生的“废除—生成的活动”,22亦即废除断裂化体验和生成意义整体的活动。艺术就是这样的“真理”的动态发生,它是通过特殊性而揭示出“特殊的东西和真理的显现”。 23因而,艺术真理就落归在存在栖居的完整和丰溢的世界,它本然具有着回归感性特殊的本源性质,而并不在于那些所谓超感性的普遍性。

  (2)接受之真:观者参与及“对意义的期待”。游戏不仅是存在真理的“自我表现”,而且在接受维度上还是“对……的表现”。24这是因为,“对于观者来说,并在观者中,游戏才进行着”,艺术真理也由游戏者过渡到了“观者所表现的意义整体之上”。25而且,“艺术作品—艺术—艺术家”的三方结构(海德格尔)也被缩简在“游戏—观者”的两极关联里。伽达默尔认为,游戏必将在主体的理解活动中实现其意义,观照为游戏带来了“整体性”。面对要求并期待“兑现”的艺术作品,能动的观者用生活积累和真实感受灌注于其中,积极主动地提供着自己的回答。这样,在观照中“游戏才赢得了其完整的意义”,26恢复了由游戏者和观者共构的游戏整体。同时,又“把观者存在的整体交还给了观者”,27使观者藉意义连续性的体悟,把自身融汇进意义的整体内。可见,游戏通过表现与观者“对话”,使得观者“忘却自我”而投注入游戏内。如此而来,观者的敞开必然使游戏的封闭性消失,本体真理最终要在接受真实里获得实现。

  而且,在对游戏意义的整合中,观者具有着“对意义的期待”。28具有先在理解结构的观者,必然对艺术做出不同的预期和希望,而这期待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接受的变动性和多元性。相应的,艺术真理也就始终立于“一种可能性的未来视野中”,“立于期望背后”而允许“期望过量的未来的非确定性。”29然而,期待的未来性之根源,并不在于接受者的主观变化,而在于“作品自身的存在可能性”。30所以,“观照的进行……要理解为虚构进入到了此在本身中,”31 使得游戏作为意义整体能反复被表现,并能反复在其意义中被理解。由此出发,伽达默尔才推导出一系列等式:“由游戏者所表现的东西”(创造者的“虚构”)=“由观者所见出的东西”(接受者的“虚构”)=游戏“塑造活动和行为本身”。32由于这三者归根在“此在本身”是相同的,因而艺术表现、审美接受和艺术活动都是向真实存在的复归,它们的同一性也是“审美无区别”的另层涵义。

  同时,观者真理的获得,必然要在历史变迁里被赋予时间性维度。观者积极参与其认同体而全面地介入审美特性,但并不是稳定重复的静态接受。观者会随时随地而变化,相应的审美特性自然会随着观者而变。因而,观者不仅是不同的使游戏得以整合,而且也“看到”了不同的内容意义。而艺术真理,无疑就是在时间和情形变迁中、在观者接受的历史差异内,如此不同地表现出的艺术作品的“同一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大美学网 2008-4-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谢桃坊]略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考证方法
下一条: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相关链接
·[刘彩珍]节日狂欢氛围与歌谣的共时性呈现·[胥志强]“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尤林]论利科对当代人类学的影响与贡献·[祝秀丽]民间故事的解释学方法论
·汤一介 褚国飞:不断提出问题 推动思想进步 ·[彭兆荣 徐杰舜]我非我与“学术浪子”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