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育习俗
许多民族有“多子多孙多福”的传统观念,越南泰族也不例外。这一方面与家庭养老模式有关,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医疗条件较差,儿童夭折率较高有关。从怀孕、生产到婴幼儿抚养,这些阶段生命是比较脆弱的,因而,每个族群都会根据生活的经验,结合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形成生育习俗方面固有的礼仪。
1.妊娠。
母体的饮食是孕育中的新生命所有营养的来源,妊娠期妇女的饮食需要谨慎对待。在越南泰族人的观念中,新生儿的缺陷或遭受的灾难被认为与孕育期父母的行为息息相关。泰族妇女妊娠期间饮食有诸多禁忌,如不吃鹅肉,避免胎儿脖子长;不吃太热的东西,避免新生儿秃顶;不吃青蛙肉,避免孩子爱哭;不吃蛇肉,避免孩子舌头过长。孕妇吃鸡进补是普遍的习惯,但越南清化省和义安省泰族的哺乳期妇女却忌吃鸡蛋,当地有句俗语叫做“鸭吃蛋,鸡食子”。[16]孕妇及其丈夫不能去参加丧礼;不能拿放在自己身下的绳子打结,否则孩子出生后会多灾多难。
2.分娩。
按照越南泰族的传统,产妇要在灶火旁生孩子,因为民间观念认为,生孩子是不太“干净”的,灶火有去秽除邪的作用。少部分泰族地区的产妇躺着分娩,如莱州省封土县,其余普遍采用站姿或坐姿分娩,分娩时男人不得靠近,由接生婆辅助接生并帮忙剪脐带。山罗省孟罗地区的泰族在产妇临盆时要祭天,将米饭、一只鸭、槟榔、几根牛骨、猪骨、一碟糯米饭、酒及少量钱放到平日里装衣服的方形竹篮里,从临盆一直供到孩子顺利降生。如遇难产要请巫师来作法化解。在清化和义安省的泰族地区,孩子出生后,家人抱新生儿假装撞在柱子上,然后将其举上举下三次,寓意小孩以后善于爬树采摘。泰族习惯用父母的旧衣服包裹新生儿,认为这样孩子闻到父母熟悉的气息,能减少哭泣。对于胎盘,泰族人一般会将其装入竹筒里,拿到村里约定俗成的地方挂在不容易滴汁液的树上,而且要让胎盘头部向着日出的方向,这样孩子日后才会有前途。
新生儿出生后,泰族人还要给孩子做“灵物”(tay ho)。人们把新生儿的脐带放到一个小竹篓里,如果是男孩,还要加上一把小弹弓、扇子,绑紧后再用一块布包起来;如果是女孩,人们用绳子把脐带绑起来,加上弹花弓、扇子、棉花等,用一块布包起来,然后放到小竹篓里。男孩的“灵物”被放到供桌至“馆室”间的屋檐下,年长者的“灵物”更靠近“馆室”,依次排开。女孩的“灵物”被挂在供桌右边的屋檐下。泰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物”,因此,只需数“灵物”的数量便知道一个家庭里男女的人数。
泰族人认为,新生儿的魂魄容易被陌生人带走,因此,会在门口或高脚屋的楼梯口挂上醒目的标志(泰族称之为“ta leo”,通常为一瓶水、一把稻草、一支树枝、一段未燃尽的柴棍等)来告诫外人不要进入。如果有谁不小心误入产妇家中,要喝一口茶,或要给钱主家买酒肉供拜鬼神,留住婴儿的魂,或把身上值钱之物如银镯子送给婴儿,甚至要把婴儿认作义子。
3.产后护理及婴儿喂养。
泰族产妇及婴儿要用烧开过的草药水洗澡,并住在靠灶火的地方。产后一段时间内,产妇需要卧床休息,遵守很多禁忌,类似于中国的“坐月子”,泰族称为“lam buom”。“lam buom”的期限在清化、义安省一般为4~5天,西北山区一般为10~15天,也有些地方是一个月,期间维持灶火不断。泰族人认为,灶火有驱邪除秽的作用,可以赶走对弱小的新生儿虎视眈眈的恶鬼。
按照传统习俗,泰族产妇产后三天要吃炒盐巴和竹筒糯米饭,从第四天开始换成竹筒糯米饭和姜炖鸡肉(一般只吃两个鸡腿)。婴儿母乳喂养,一直喂到没有奶水为止,不人为戒奶。泰族人认为,戒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所以有的孩子甚至在母亲产下弟弟妹妹后还跟着弟弟妹妹一起吃母乳。泰族妇女担心躺着哺乳会使孩子窒息,普遍坐姿哺乳。
4.“离灶火”仪式。
泰族在“lam buom”期满后,家庭组织隆重的“离灶火”仪式,亲朋好友也会带着鸡、蛋、米、布(用来做尿布)一起来庆贺。产妇家里杀鸡祭拜灶神感谢灶神的庇护,祭拜家祖通报家庭添加新成员,家庭富足者甚至杀猪、杀牛。清化、义安省的泰族地区,母亲抱着孩子走下高脚楼,请一个中年妇女帮婴儿剪头发,并将头发分成三份,一份塞到香蕉树上,一份埋到高脚屋的楼梯脚下,一份放到正在孵小鸡的鸡窝里。[14](P222)离灶火仪式后,产妇恢复正常活动,并和新生儿一起搬回自己的房间居住,但饮食方面还需忌口。
5.取名仪式。
泰族一般在满月的时候举行隆重的取名仪式,除亲朋好友参加外,还邀请巫师来给孩子祈福。在越南西北地区的泰族,孩子的名字一般由孩子的外祖父、外祖母决定,如果外祖父、外祖母已去世,则由母亲的兄弟姐妹来取名,体现了黑泰浓厚的母系社会残余色彩。而清化、义安地区孩子取名则由父亲的家族成员决定。取名仪式上,大人抱着孩子走下高脚屋呈现给天神和土地神认识,如果是男孩,下楼时顺便带上枪、弩;如果是女孩,顺便带上织布用的梭、装菜用的竹篮。取名仪式比“离灶火”仪式隆重,亲朋好友所带的礼物也更多。
6.寄养。
越南泰族地区盛行寄养习俗,以期通过与孩子命数相合的人或物的庇佑,克服孩子与父母命相不合带来的苦难。孩子体弱多病,或算命认为孩子与父母之命不合,就要认“寄父”“寄母”。泰族地区,孩子与父母生肖相同者被认为命不合。“寄父”“寄母”须有成年子女,八字与被寄养的孩子相合。在道公指导下选定的良辰吉日,孩子和父亲或母亲一起,带着鸡、酒、肉、米、衣服、鞋子、帽子等到寄父或寄母家,祭其祖宗,呈报自己及家祖姓名并说明缘由,然后与寄父或寄母家一起吃饭。饭后当即返回或住一天后返回。寄父或寄母送一把米、一只碗和一双筷子给寄儿女,让其回家一次性把米煮了用所送的碗吃完。以后每当重要节日,寄儿女都要给寄父母送礼物。除给他人寄养外,还可以给水井、大石、大树等物体寄养,只要其与孩子的命相合即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